多个新能源品牌宣布降价
进入2024年已有多个新能源品牌宣布降价。
一月十七日,蔚来公司公布了对当前车辆配置的调整方案,计划在三月初期逐步发放二零二四年的新型号,另外针对二零二三年的旧款车型推出限时购车奖励措施。根据澎湃媒体的披露,现阶段该公司八种车系存在两万四千至三万二千元范围不一的折扣。此外有销售代表表示,蔚来车辆中少数展示车辆也有优惠活动,确切数值需要到各销售点确认。
根据现有资料,最近两个月中,已有七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例如理想汽车、特斯拉,公布了降价方案。
一月十一日,理想公司对外公布了车辆定价及型号的变动信息,伴随2024年版本装备的增强,2023年所有版本均实施降价措施。针对不同车款规格,减价额度介于三万三千至三万六千元之间。其中,销量较大的理想L7车型基础售价被大幅削减至二十八万六千九百元,标志着理想L系列首款车正式迈入三十万元以下区间。
理想和蔚来都声称,价格调整是由于全新版本车型即将推出,其实车辆升级后降价一直是老牌汽车制造商惯用的手法,与这两家领先的新能源品牌不同,特斯拉直接执行了2024年首度的官方价格优惠,并且这次调整涵盖了新一代Model 3
1月12日,特斯拉中国官网公布信息,Model 3后轮驱动升级版价格减少了1.55万元,调整后为24.59万元,Model 3长续航升级版价格降低了1.15万元,调整后为28.59万元,Model Y后驱版价格下调了7500元,调整后为25.89万元,Model Y长续航版价格减少了6500元,调整后为29.99万元。
长安汽车旗下阿维塔在1月8日宣布一项短期购车激励,对象是阿维塔12和阿维塔11鸿蒙版,提供2.6万元的高端智能驾驶系统套装或现金返还选择;零跑汽车启动“新年礼遇季”促销,部分车型可获1.7万元尾款减免;哪吒汽车为旗下哪吒X推出特别活动,每支付2000元可抵扣1.5万元购车款;1月15日,吉利旗下极氪品牌公布针对极氪001车型的短期促销方案,售价降低了3.7万元。
BBA放下身段也降价了
二零二四年,新能源车商纷纷祭出降价手段,奔驰、宝马、奥迪(BBA)这些传统豪华品牌,面对白热化市场环境,也不得不降低姿态,选择在销售网点显著下调售价。
根据红星网消息,虽然官方没有宣布降价,但BBA部分车型的实际优惠超过了12万元。就连销量最出色的奔驰C级、宝马3系和奥迪A4L,购买者也有可能争取到超过10万元的折扣,最终成交价可以做到30万元以下。
去年三月竞争激烈时,有说法称奔驰C级降价十一万,基础版车价只有二十二万。“不实消息!当时是整体折扣,含地区补助、信贷方案、售后维护、车险、代办上牌等,真金白银优惠仅五到六万。”一位奔驰销售称,“如今起步价二十五万,部分车款让利超十万。”
奔驰C级最近一次大幅度降价是从去年年底启动的,某些地方的价格下调幅度超过了十万元。汽车信息网站上,车商给出的售价直接比官方指导价少了六万元。一位车主表示,指导价格为三十五万四千三百元的2023款C260L,他在去年五月购买时,不含购置税的车辆价格是二十八万元,当时销售告诉他最近又降价了两万元,最终成交价达到了三十万元。
宝马和奥迪的奔驰C级对应车型分别是宝马3系和奥迪A4L。宝马的经销商相对保守,现金折扣通常在四万到六万之间。其中最贵的330Li M运动耀夜版,售价为三十九万九千九百元。红星资本局假扮顾客向车商了解价格,对方立刻报出将近八万的折扣,同时透露到店还能协商,并且有额外福利,至于其余的2023款宝马三系,车商给出的标价均未超过三十万。
BBA品牌里,奥迪的销量下滑最为明显。根据汽车信息网站的数据,奥迪A4L车型的经销商给出的最大折扣达到了10.3万元。一位销售商向红星资本局透露,在春节之前,2023款奥迪A4L能够获得最高10.18万元的优惠,而且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其中搭载190马力发动机的车型,最终落地价格都在31万元以下。2024款的奥迪A4L车型是去年10月才推向市场的,但目前通过经销商购买,价格已经比官方指导价低了8万到9万元。
据红星新闻报道,BBA的多款车型都在大降价。奔驰A级与GLB最大优惠达8万元,E级和GLC最大优惠达5万元,EQE最大优惠达11万元;宝马X1和X3最大优惠达8万元,宝马i3和i3X最大优惠达10万元;奥迪A3和Q3最大优惠达7万元,A5最大优惠达10万元,Q5L最大优惠达12万元,A6L最大优惠达14万元,E-tron最大优惠达24万元。
可以明显看出,BBA旗下新能源车系普遍降价幅度很大,并且,2024年新车推出之后,2023款多数车型都在进行降价活动以清理库存。
高端汽车领域尚存发展潜力,行业竞争依然白热化,产品定价仍会继续走低,这一点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有此看法。
新能源车企要“砸”BBA“饭碗”?
2023年社会各界频繁提及竞争激烈这个话题,这种现象其实早已司空见惯,汽车行业在营销方面全面展开竞争,涉及价格层面、产品层面、渠道层面以及促销层面。2024年市场所面临的挑战预计依然十分严峻。近期我们持续关注到陆续上市的新车型,可以明确地说,纯电动汽车市场即将迎来消费层次的提升。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范峻毅此前曾这样阐述。
业内广泛认为,到2025年,国内汽车市场的形势将十分清晰,一些汽车制造商会在残酷的竞争中失败出局。
根据近两个月销售情况分析,比亚迪和特斯拉依然保持显著优势,领先其他品牌。蔚来、小鹏等新兴车企受到极氪、智己等品牌的强烈竞争,它们推出M7、M9等热销车型,正试图改变理想汽车在新势力中的领先局面。此外,蔚来、理想、问界等企业也在共同开拓五十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这一领域以往是传统高端品牌的主场。
我在汽车领域服务达三十余年,其中多数岁月是在德国以外的地区度过,然而我从没目睹过中国市场价格竞争如此激烈混乱的现象。就在不久前的一次交流会议上,担任保时捷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柯时迈对此表达了看法。
为防止陷入低价竞争,确保国内经销商的正常运作,保时捷已着手削减在中国市场的产品投放,转而将生产资源优先分配给北美、欧洲等需求更为旺盛的地区。
对于奔驰、宝马、奥迪这类传统高端车企,以及大众、丰田等合资企业,中国曾经是它们全球最大的区域市场,这一点毋庸置疑,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加上中国本土品牌的强势崛起,使得它们无法轻易地将生产和供应重心转移到海外市场,面对这种局面,这些海外巨头可能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比如在中国市场推出价格更为亲民的产品,这或许会成为它们未来的一种常态,一种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2024年,车企乱战继续?
先前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曾言明,新能源汽车起步即是关键战役,预计今年第一季度将出现显著的扩张态势。不少汽车公司负责人同样指出,2024年行业间的激烈竞争和内部分化不但不会停止,反而会持续加剧。
根据红星网消息,极氪智能科技高管林金文曾指出,随着参与者的增多,该领域竞争会愈发激烈,导致参与者数量逐步下降,未来两三年内这种激烈态势将持续存在,所有参与竞争的产品和品牌,若缺乏足够的竞争实力,将面临迅速被淘汰的风险。
理想汽车商业高管刘杰表示,预计在2024年岁末,各类新能源细分市场中的领先企业将趋于稳定,后期新能源公司将继续拓展其市场占有率。
华创证券分析指出,目前合资品牌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的售价尚未触及底部,并且未来可能还有较大调整空间,因此预测2024年汽车价格竞争将延续去年的态势。平安证券预测,到2024年,价格竞争主要将由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推动,特别是在10万元到20万元之间的中端价位区间,这种竞争态势将得以持续。
调查得知,众多汽车制造商的此次促销活动将一直持续到农历新年之前。乘联会负责人崔东树早前表示,今年是销售旺季。春节日期越迟,节前市场活跃的时间就越长,从而会促使车市在节前出现较为明显的消费提升。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同样指出,节前购车需求旺盛主要源于中小城市及乡村地区购买者,这些人偏爱传统内燃机汽车。因此新能源汽车在一月份的市场占比会暂时下降,相关企业会感受到一定挑战,此时采取降价营销手段也是为了抢占市场时机。
然而,某知名电动汽车公司的一位销售主管透露,节前的小幅优惠活动并不算什么,现阶段该企业内部并未规划过大规模的打折或降价方案,估计过年期间不会涌现出范围广泛的降价现象。
当降价成常态,什么样的车企能突围?
降价变得普遍,哪些汽车制造商能够脱颖而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对此剖析,短期内厂商通过降价来提升市场份额,这种做法合乎情理,很正常。但汽车制造商若长期缺乏利润,其生存状况,产品开发,以及员工队伍的稳定,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甚至自我反省的议题。
汽车厂商减价举措,能否促成销量显著增长,尚需审慎评估。部分国内购买者存在追涨避跌倾向,每逢车企降价,便预期价格将继续下探,因而选择资金观望,等待时机,这种心态使得厂商期望销量激增的目标难以实现。
价格冲突加剧,将迫使一些无力承受价格竞争的汽车制造商离开行业,从而加速汽车领域的自然选择过程。2023年,销量位列前十的汽车企业的销售业绩,已经占据了整个汽车市场销量的百分之八十五,并且这种领先地位相对稳固。所以,如果降价变成普遍现象,只有那些拥有健全供应链、具备卓越研发能力以及资本实力雄厚的企业,才有可能在长期的价格较量中胜出。
从汽车制造商的立场出发,要想在价格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重视并洞察市场需要,设计出符合各类购买群体需求的独特商品,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白热化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上游新闻整合红星新闻,第一财经,澎湃新闻,中新经纬,财联社,羊城晚报等资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