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最新款Mate 60手机问世,标志着美国对华为的技术限制已大体失效,凭借新芯片卓越的表现力、5G通信能力“悄然”恢复,以及新增的卫星通讯选项,华为再次跻身智能手机行业顶尖阵营。
不过当社会各界正为华为重现辉煌而欢欣鼓舞之际,其紧密合作的问界汽车品牌却仿佛并未感受到这份喜悦。
关注问界的朋友们或许会感到不解,为何问界今年备受瞩目的新M7五座车型,没有在众多汽车媒体云集的成都车展首日揭开面纱,而是选在次日以不张扬的方式透露了初步售价信息
事实上缘由很清晰,由于成都车市启动的前夜,东风集团旗下别家品牌——岚图汽车推出了新款岚图FREE,该车售价为265000元起,不仅较旧款有明显的配置下调,并且所有版本都配备了空气减震器、四轮驱动系统。
岚图FREE与问界M7 大五座版在市场定位上都是增程式的大五座SUV类型,竞争对手这次突然实施的大幅度价格调整,显然让问界感到措手不及,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官降之后的全新岚图FREE凭借更优越的平台技术以及更上乘的原材料配置,将会对即将发售的问界M7 大五座版构成显著的竞争压力。
所以,问界决定取消原定于车展首日举办的活动,目的是为了重新评估定价策略,最终确定以25.8万元为起点的预售方案。
这种做法确实与一贯以“自信”形象示人的问界,有些大相径庭。
回想去年七月尾东风小康举行更名“赛力斯”的发布会,小康股份创始人兼董事长公开表态,称若宝马来谈合资造车,自己坚决不考虑,会铁心与华为开展跨界合作。
那个时期,借助与华为的紧密合作,AITO问界品牌在2022年实现了7.5万辆的销售巅峰,在新品牌里脱颖而出,表现令人瞩目。
不过好景没维持多久,到了2023年,AITO问界品牌销量急剧下滑,好几个月销量都低于3000辆,主力车问界M月销量最低时甚至不足500辆。
问界的突然失速,原因是多样的。
2023年,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各家车企都纷纷加入价格战行列。无论是国产车、进口车还是新兴品牌,都展开了激烈的较量。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激烈竞争,问界品牌的应对却显得有些迟缓。除了M5车型借助智能驾驶版车型的推出契机降低了售价之外,M7销量明显下滑后,依然没有采取降价措施。售价介于28.98万元到37.98万元之间,使其在同类产品中不具备任何竞争压力。
问界M7除了价格因素外,其产品表现也存在一些缺陷。这款车是基于东风风光ix7进行改造的,但基础不如M5扎实。自上市以来,由于平台设计的固有缺陷,它曾引发诸多负面报道。例如,冬季时出风口无法吹出热风,还有中保研的测试结果也表现不佳。
问界对于定价和基础构造这两项议题,对外传递的信息一向十分坚定,例如余承东就曾在公开活动中提及,有同行向其抱怨,称问界最让人诟病的方面在于“价格过于低廉”。至于后排的取暖功能以及安全碰撞测试的结果,公司方面在早前也未曾给出过明确的解释。
不过,这次发布的M7 五座版本针对先前提及的若干点都进行了调整:首先是定价,25.8万元的预购费用相比当前六座型态的28.98万元减少了31800多元,而且在正式发售之后,价钱或许还有机会继续下调,即便其中同行竞争者的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无论如何,对于M7 五座版本的潜在购买者来说,能够以更优惠的代价购入座驾无疑是一则佳音。
价格大幅降低,余承东在公开活动中说明,问界M7 大五座车型在整体内外装具、车身构造、制造流程等方面,累计投入了超过五亿元的研发成本,目的是为了增强车辆的整体品质和行驶安全。
显而易见,问界意图借助这种“用心”,让顾客再次关注M7,并产生购买欲望。
但是说实话,留给问界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自从与华为紧密协作之后,赛力斯的品牌影响力迅速增强,产品销量也一度达到峰值,然而这些成就仍然无法覆盖两款新车在研发、制造、推广环节所产生的巨额开销:从2019年公布合作计划开始,赛力斯在2020至2022年间连续三年出现亏损,具体金额分别为17.3、18.2和38.3亿元人民币,累计亏损总额超过73亿元。
依托华为的强大支持,赛力斯的抵御风险本领相当强,然而,对比产品市场定位相近的理想汽车,后者已经达成盈利目标,相比之下,赛力斯正承受着亏损,其面临的情况十分严峻。
华为财力雄厚,赛力斯在其汽车产业中仅是小小一环,根本无足轻重,这些年华为凭借多种途径,诸如零件供应商、HI智能汽车方案和智选车等,已成功吸引众多车企加入,北汽、长安、奇瑞、江淮等知名品牌都已归入华为旗下,而在技术实力、产业规模乃至品牌声誉方面,赛力斯或问界与这些老牌自主车企相比,实在相形见绌。
在待遇方面,备受华为青睐的问界也遭遇了冷落,例如最新发布的鸿蒙4.0车机系统,不会首先搭载在问界的旗舰车型M9上,而是让位给了奇瑞与华为合作的最新力作智界S7。
即便如此,问界M9依然是一款关键的产品,它的得失很可能将影响赛力斯与华为未来合作的路径。指望一辆售价超过五十万的汽车,就能挽救品牌销量,即便是豪华品牌集团也未必有这种把握吧?
更何况,M5和M7都无法在三十万元级市场立足,它们同M9之间会出现明显的市场区隔,这对品牌推广不利,低端车也无法衬托高端车的价值。市场对问界M9普遍抱有浓厚兴趣,这种兴趣主要围绕其融合华为技术的具体方式,至于有多少消费者会因此产生购买意愿,目前尚无定论,毕竟华为技术虽具吸引力,但问界品牌已非独家拥有该技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