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赛力斯超级工厂生产车间。赛力斯集团供图
重庆市的汽车工业领域,呈现出一幅依靠创新和转型逐步形成的全新景象,该市正依据“整体与部分相互配合、硬件与软件同步发展、共同构建产业环境”的指导方针,致力于建设全球领先的智能互联汽车及新能源制造中心。
来到沙坪坝区青凤科创城,拓普汽车底盘系统(重庆)有限公司的底盘车间机器声隆隆。该企业运用一体化压铸成型核心技术,使铝制后副车架重量减轻超过三成。这种工艺不仅节约了能源消耗,而且提升了动力电池的使用期限。作为赛力斯汽车的关键合作方,拓普依靠自身的技术实力,持续接到大量生产任务。邻近的赛力斯汽车凤凰智慧工厂,堪称智能化制造的杰出代表。核心流程全面自动化,全天候实时监控,这个以光伏发电配合汽车制造的低碳示范工厂,年发电量达一千五百八十四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一万三千二百八十四吨,彰显了环保与智慧的结合之美。
九龙坡区铜陶北路,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的银灰色厂房十分突出。厂区内,工作人员正对氢动力单元进行调整。该300千瓦氢动力单元即将完成下线,并投入批量生产。新疆哈密那辆载重49吨的大货车,安装了此单元后能够攀越天山。研发部项目经理杨洋表示,氢燃料电池的充电速度比常规燃料电池更快,在高山地区、寒冷气温等条件下仍能维持良好运作表现,载重49吨的大型卡车,仅需十多分钟充电,即可行驶六百多公里。博世已经推出了多种具备高智能性与稳定性的氢燃料电池系统、重型电动驱动桥以及储氢设备的核心部件,为货运车辆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的氢能源动力系统选择。他们独立研发的氢能源装置,能够匹配4.5吨到49吨的冷藏运输车辆、城市清洁车以及长途货运卡车,同时还在十八个省启动了实践运行项目。
重庆市汽车产业构建了以长安汽车、赛力斯汽车为引领,多家整车企业共同进步的完整产业链条。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三大系统、十二大核心部件、56个细分零件已实现全面覆盖和集中发展。2024年,重庆市汽车制造总量为254万辆,新能源汽车制造总量为95万辆。弗迪刀片电池、青山工业多合一电驱等零部件产品在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上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今年1—7月,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量持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共同建设产业环境是重庆市推动汽车制造进步的另一个重要步骤。重庆市迅速推进打造“方便快速充电城市”,确保每个乡镇和街道都配备超快速充电设备。优化物流、金融、质检等相关服务环节,推行“渝车走向海外”计划,使“重庆品牌”汽车能够进入包括164个在内的多个国家与地区。此外,重庆市还着力创建“智能管理系统与先进制造工厂”体系,目前已建成349家汽车行业数字化车间和52家智能工厂。
重庆依靠创新引领、合作共赢,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飞速发展,正朝着成为“智能网联汽车核心城市”的方向全力前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