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开支持续增长,宣传力度逐季增强,市场赞誉日积月累,然而其产品销售表现平平,始终未能打造出广受欢迎的热销车型,症结何在?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蔚来第一辆车ES8面市,属于中大型SUV类别,在那之后又相继推出了七种不同车型。2018年12月,一款中型SUV车型面市,名为ES6;2020年7月,又推出了一款中型SUV,型号为EC6;到了2021年12月,有两款新车问世,分别是中大型轿车ET7和中型轿车ET5;次年6月,中大型SUVES7加入系列;到了2022年12月,中大型SUV家族再添新成员,包括EC7和第二代ES8。不算新推出的EC7和二代ES8,先前已经发售的六款车,至今没有哪一款像理想ONE/L8/L9那样成为热销车型。
没有一款车取得了热销佳绩,目前的销售趋势显示,ES6和EC6正在走下坡路;ET7连续四个月(7至11月)的销量稳定在3000辆上下,很可能并非生产环节存在瓶颈,而是新增订单量就到此为止;ET5的销量仍未突破3000辆;倒是ES7在11月份的销量接近5000辆,但这主要是因为它很大程度上承担了ES8的市场份额,ES8在10月和11月的销量已经跌至1000辆以下。可见,蔚来大部分车型的销量后劲疲乏。
蔚来的基础建设投入巨大,能源和服务领域长期大量投入资金,车主的充电体验和获得的各种全面服务,肯定是全国最出色的。所以,它的声誉很高,蔚来曾经表示,疫情期间,它69%的订单来自老客户推荐,口碑效应十分明显。此外,蔚来的品牌形象给人的感觉,比理想更积极正面,也更显高档。销售业绩始终未能显著提升,同时市场上也没有出现特别受欢迎的车型,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明显失衡现象。
是产能跟不上吗?
极有可能并非生产不足所致。早先提及过,ET7在7月至11月期间持续稳定于每月3000辆左右的生产量,倘若订单积压严重,蔚来公司本应有动力提升制造规模。近期观察各大汽车信息平台上的ET7讨论区,亦未见到消费者提及车辆等待时间过长的情况。另外,十二月份中旬我曾到蔚来空间(蔚来体验中心)询问过工作人员,据对方所说,ET7的交货时间大约需要一个月,ET5的交货时间大约需要三个月到四个月,由此看来,这两款车的订单积压情况并不严重。
是产品布局的问题吗?
产品规划存在明显缺陷,2022年6月蔚来ES7推出之际,几乎认定它意在取代ES8,两者价位接近,体积相似,配置却大幅领先,6座版本更改为5座,ES7与ES8的核心竞争力高度重叠。不出所料,ES7面市后,ES8的销售量持续下滑,到了10月和11月,月销量已经跌至1000辆以下。2022年12月,NIO DAY活动期间,第二代ES8正式发售,其性能表现获得显著提升,与ES7相比差距不大,售价略有上调,两个车型的核心功能层面依然存在大量共性。
ES6和EC6之间的差异微乎其微,唯一显著的不同点在于D柱的倾斜程度,实际上这两款车型几乎可以视为同一款车,2022年12月的NIO DAY活动上,新上市的EC7和ES7也印证了这一点。这些产品特性极为相似的车型,在销售业绩上并不会产生简单的相加效应。
ES6和EC6将一款车型的销量平分,ES7/EC7和ES8又将原本属于一款车型的销量分成三份,这样一来,就很难出现特别受欢迎的车型了。
可能是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多,分配给创新产品制作的资源有限,因此蔚来考虑采用这种局部调整的办法来拓展产品系列。
还有机会打造爆款吗?
能否成为热门产品,取决于蔚来的意愿。最直接的做法,是停止销售EC6,ES6就会变成“小热门”,不过已经投入资金发布,撤回不合适。蔚来似乎也不太在意打造爆款,李斌曾说明,蔚来的核心是体系创新,遵循长期主义理念,蔚来不刻意追求爆款,正是出于长期主义考量。
确实,尽管没有特别畅销的车型,但蔚来的整体销量和单车销售均价在高端新能源领域非常靠前,并且其品牌影响力和用户评价都相当出色,已经稳固地占据了高端新能源市场的领先地位,因此不必过分追求打造爆款产品。
蔚来还有别的热销车型计划,十二月份的时候,网上出现了一些疑似蔚来新品牌(代号阿尔卑斯ALPS)的第一款车秘密测试的照片,这个新品牌的价格定位在二十万到三十万之间,据李斌在一季度财报沟通会议上透露,会在二零二四年进行量产20至30万元的价格区间,已进入普通民众的购买能力范围,其销量潜力远超3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蔚来汽车采取由高到低的策略,在这个价位段推出广受欢迎的产品,将不会遇到太大困难。
写在最后
尽管并非热销产品,但2022年蔚来总共卖出了12.25万辆,这个数字与理想的13.32万辆相差无几。蔚来在能源设施和服务设施方面的建设非常特别,它卖得比理想多或许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此外,因为基础建设到位,蔚来推出入门级品牌的可能性较大,而理想缺乏这种铺垫,难以向下拓展市场。
蔚来自觉构建完善架构,理想着力于打造核心物,这两种差异化的路径,何者未来更胜一筹,有待观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