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详谈各家70 - 300焦段镜头,究竟谁优谁劣?

详谈各家70 - 300焦段镜头,究竟谁优谁劣?摘要: 【有图】各家70-300焦段镜头优劣详谈备注:这个帖子是个集结帖,是我的超级长贴(150多万点击,2000多楼)《最新中高端机型和镜头大比拼》中涉及这部分内容的一个合集。...

这款镜头的对焦系统远胜于其变焦功能,采用先进的超声波马达驱动,聚焦过程几乎无声,响应速度极快,同时,其内置对焦机制确保镜头在调焦时长度保持恒定,这种构造对于注重成本效益的腾龙品牌而言十分适宜,设若变焦与对焦时镜头长度均会变动,由此产生的重量突变定会引发诸多负面评价,反之,倘若对焦和变焦时镜头长度维持不变,该产品的售价必将显著增加。当代相机镜头的调焦环大多制作为能够持续旋转的形式,这种设计我个人认为不错,不过对于习惯传统镜头的用户来说,需要一段适应过程。这个镜头虽然没有标明支持全程手动对焦,但实际操作中完全可以实现(我在讲解全程手动方法时曾经提到过,通常带有距离窗的镜头都具备全程手动功能),希望龙图能对此做进一步说明,以便用户能够安心使用。

腾龙的VC防抖性能十分出色,虽然该公司声称在低于安全快门四级的情况下也能运用,但我发现在五级以下同样可以顺利操作,并且能获得相当理想的成像效果,这对300mm焦段而言,无疑具备极强的吸引力,腾龙在推广产品时,或许可以更加大胆一些。这个镜头在光线充足环境下,能够放心选择相机内多个对焦区域,但在光线条件较差环境中,建议仅使用中央对焦点,或者采用十字形对焦点,否则会频繁出现对焦失败的情况,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腾龙镜头,其他镜头也同样有效,此时才能感受到高端相机和基础相机之间的差异(高端相机的十字形对焦点数量明显多于入门级和中端相机),确实如此。

依据蜂鸟官方网站的测试,该镜头在300毫米焦段的最大光圈条件下,其边缘的清晰度表现竟然强于中心的清晰度表现,这种特性特别适合进行人像摄影,蜂鸟网站对此观点表示认同,认为边缘清晰度超越中心清晰度对于人像拍摄更为适宜,然而我对此结论的推导过程并不理解,尽管如此,通过这份评测能够更深入地认识镜头的特性,因此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具体内容请查阅该网站提供的详细信息链接。

那个网址提供了一篇关于植物养护的文章,网址是http://qicai.fengniao.com/192/1928624.html,内容详细介绍了各种花卉的培育技巧,对于新手来说非常实用。

最后要补充的是,我无意中发现腾龙镜头在尼康和佳能相机上的表现存在差异,7D与腾龙镜头组合时效果出色,而D7000搭配时防抖功能似乎不及佳能7D的配置,我的这种观察可能是个例,但并非没有可能,若大家看过我之前关于副厂镜头挑选的讨论,就会知晓这很可能是由于副厂产品调校所致,期待同时使用这两支镜头的用户进行更深入的比较,以确认我的这一感受。

与变焦设计相比,此头的对焦设计堪称强悍,最新的超声波马达在对焦时非常安静,对焦速度非常快,由于采用了内对焦设计,对焦时镜头长度不会发生变化,这种设计在追求性价比的腾龙来看显然是合理的,很难想象,如果变焦和对焦时的长度都发生变化,这种镜头配重间的突然变化,将会带来多少恶评,反过来说,如果对焦和变焦的时候镜头长度没有变化,这支镜头的价格将会大大提升。现代镜头的对焦环多设计成了可以无限制循环转动的方式,这点我自己觉得挺好,用惯了老镜头的用户需要适应一段时间。此头并没有注明可以全时手动,但实际用起来是可以的(我在介绍全时手动技巧的时候曾经介绍过,一般带有距离窗的镜头都支持全时手动),这点希望腾龙能进一步说明以方便用户放心使用。

腾龙的VC防抖能力非常强,尽管腾龙自己介绍说可以在低于安全快门4挡的时候使用,但我在低于5挡的时候也能正常使用而且有着不低的拍摄成功率,这对于300端来说,显然有着非同寻常的诱惑力,腾龙在宣传的时候,胆子应当更大些才对。这支镜头在光线条件良好的时候,可以放心使用相机内的不同对焦点,但是在光线条件不佳的场所,最好只使用中央对焦点,或是使用十字形对焦点,否则容易拉风箱,这个技巧不仅适用腾龙,也适用其他镜头,这个时候才能体会到顶级机器和入门机器的区别(顶级机的十字形对焦点数量远远超过入门机和中端机),呵呵。

根据蜂鸟官网的评测,此头“在300mm端的最大光圈下,边缘解像力竟然真的超过了中心解像力!”“这样的设计很适合拍摄人像。”按照蜂鸟的说法,边缘解像力高于中心解像力会更加适合人像??这个结论我不知从何得出,不过作为了解一支镜头的特点,蜂鸟的这个评测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详细地址在此:

http://qicai.fengniao.com/192/1928624.html

最后要说的是,我偶然发现腾龙这支镜头在尼康和佳能的表现上是不一样的,7D搭配腾龙这支镜头,表现好极了,但是与尼康的D7000搭配的时候,感觉防抖效果不如佳能7D搭配这支镜头,我的这个感觉当然不排除个案因素,但也不是不可能,如果各位看过我写的副厂镜头选择那个帖子,就会明白这很可能是副厂镜头调教的问题,希望同时拥有这两支镜头的朋友能进一步测试以验证我这个感觉。

适马的介绍一带而过,有偏心噢,嘿嘿。

我使用过两款适马70-300镜头,一款带有金色圈,另一款带有红色圈,70-135段是恒定F4光圈,135-210段是恒定F4.5光圈,211-300段是F5.6光圈,这个配置与您所述有些出入,是否是因为光学防抖版本不同所致?

那两只适马镜头的共同优势在于色散表现优异,相比之下,原厂的DA55-300、DA18-250以及腾龙的70-300在色散控制上稍逊一筹,250毫米以上的焦段成像质量明显下滑,而100至210毫米的焦段则能呈现出极为出色的成像效果。从做工和外观角度判断,配备金圈镜头的型号更胜一筹,而新涂层的红圈镜头也相当不错,只是那层涂层饱受非议,其实即便忽略涂层,红圈70-300镜头本身素质很高。不过这款镜头对没有机身防抖功能的相机来说并不适宜,而配备机身防抖的相机如P/S品牌,只要手持稳定,70-250mm焦段手持拍摄并不会感到吃力

小三角 11楼FZGnan

各家70-300镜头都比较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