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华为优势的问界在竞争中略显吃力,与此同时,面对众多竞争对手的激烈争夺市场份额,其“途中跑”显得力不从心,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再次步入了洗牌的关键时期。4月6日,北京商报记者经过整理发现,在今年的3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其中增程式车型销量迅猛增长。零跑汽车凭借3.7万辆的月销量成绩,成功超越了理想汽车,再次登上了月度销量冠军的宝座。与此同时,2024年与理想汽车展开竞争的问界车型,其月销量同比大幅下滑超过四成,已经跌出了榜单的第一梯队。新入局的高端化竞争者们在新能源和智能驾驶领域的“上半场”展开激烈角逐,而谁能快速在“下半场”稳固占据市场份额,将变得尤为关键。
销量“跳水”
作为鸿蒙智行四“界”中的佼佼者,问界不仅展现了华为背书的力量,更让合作企业赛力斯从中获益。根据财务报告,2024年,赛力斯的收入实现了305.04%的显著增长,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高达59.46亿元。这是赛力斯近五年来首次实现净利润由负转正。在财报中,赛力斯方面指出,这一营收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攀升。问界,作为销量支柱,在2024年屡次在单月销量上超越了理想汽车,成为新造车排行榜上销量冠军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自2025年起,问界的月度销量呈现下降趋势。在4月1日,众多汽车制造商纷纷公布3月份的销售业绩,然而鸿蒙智行、赛力斯以及问界并未在这一天公布其销量数据。随后,北京商报记者在查阅赛力斯发布的产销快报公告时发现,该品牌在2025年第一季度汽车销量达到了4.5万辆以上,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6.31%。具体到3月份,销量大约为1.37万辆,同比减少了45.19%。2025年3月发布的新车销量榜单中,零跑汽车以3.7万辆的销量成绩成功超越理想汽车,夺得了当月的销量冠军。而理想汽车则以超过3.6万辆的销量位居第二。与此同时,问界汽车则未能进入销量前三的行列。
据调查,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问界车型包括M5 Ultra、M7和M9三种。在2024年,M7的销量在整体结构中占据了最大的比例,而售价高达五十万元的问界M9车型也开始显现出规模效应。然而,根据第三方平台提供的数据,截至2025年2月,问界M7和M9的销量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在1月和2月,问界M9的销量分别达到了约1.25万辆和5242辆;而到了2024年11月和12月,该车型的销量均超过了1.6万辆。与此同时,问界M7在1月和2月的销量均未突破万辆,且均不及2024年任何一个月的销量。
外界普遍看法是,自2025年起,问界品牌的销售业绩出现了下滑,这主要是因为在2024年底销量被过度透支,同时消费者持币等待新款车型的上市。进入2025年3月,新款M9和M5 Ultra车型相继投放市场,问界品牌寄希望于通过推出新车来稳定销量,然而,国内汽车市场的产品竞争格局的变化,使得这两款新车的市场表现充满了不确定性。
根据数据统计,至2025年第一季度,M9车型在问界总销量中占据了超过一半的份额;然而,在它所属的高端大型SUV领域,不仅面临理想L9、蔚来ES8以及腾势N9等强劲对手,领克900和乐道L90也即将加入这一细分市场的竞争,使得竞争态势将更加激烈。与此同时,经过一轮“冲高”的各大汽车制造商,也开始将关注点转向了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基础市场。在此之前,已有预测指出,到了2030年,售价介于十五万至二十五万元之间的电动汽车车型预计将占据大约六成的市场份额。目前,蔚来和小鹏等品牌已开始主动降低售价,以期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业界人士指出,高端汽车市场细分领域规模较小,随着众多汽车制造商纷纷加入竞争,问界M9的发展空间将会受到更大程度的挤压。据悉,问界品牌在销售量较大的市场推出的M5车型,其销售情况一般。根据第三方数据平台的数据,截至2025年2月,问界M5的销量分别是869台和910台。尽管问界M5 Ultra车型已投身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然而在低端市场领域,它将遭遇小鹏品牌的MONA M03和零跑品牌的B10所带来的挑战。
不再唯一
2025年,智能化和价格竞争成为重新塑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的核心要素。曾经凭借“华为智驾”这一策略迅速崭露头角的问界,如今正遭遇华为品牌效应的减弱。一方面,国内汽车智能化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除了问界之外,鸿蒙智行接连推出了智界、享界、尊界等多个品牌,使得“朋友圈”的规模不断扩大,问界不再享有“华为智驾”的独家优势。
2025年2月,汽车行业迎来了一场“智能驾驶竞赛”。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的比亚迪,推出了名为“天神之眼”的智能驾驶架构。这一架构不仅包含了备受瞩目的三激光版本,该版本已应用于高端车型“仰望”,还使得智能驾驶技术得以应用于7万元级别的车型。同时,根据数据统计,吉利、比亚迪、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等多个知名汽车品牌均提出了“智能驾驶普及化”的规划。招商证券所发布的分析报告指出,高阶智能驾驶技术正迅速推广,预计在接下来的两年内,这一技术将迅速覆盖10万至20万元的价格区间。另外,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2024年汽车智能化发展报告》中的智驾篇章也指出,高阶智能驾驶已经超过了初尝鲜味的阶段,其高速导航辅助驾驶、城市导航辅助驾驶等功能正逐步向10万至20万元的主流价格区间扩展。
智驾系统正大规模推广,迅速覆盖多种车型,随着其普及程度的提升,汽车制造商之间的智能化水平差距正逐渐缩小。与此同时,智驾系统的更新速度显著提升,2025年初,特斯拉、蔚来等众多车企以不同手段加剧了价格竞争,这也使得问界车型在价格方面承受了压力。
自2025年起,汽车制造商密集推出各类产品和新技术,包括城市导航辅助驾驶、激光雷达和智能辅助驾驶等,这些技术的价格也在不断下降。在此“高端配置普及、智能技术普惠”的潮流中,问界所拥有的“智能标识”效用正逐渐减弱。即便依托于华为的技术体系,问界系列车型凭借鸿蒙操作系统和ADS智能驾驶系统作为主要优势,然而,一个更为关键的事实是,2024年华为的“四界”战略已全部落实,智界、享界、尊界等多个品牌正迅速展开市场布局。业界人士指出,华为在市场营销资源和智能化技术支持方面,正逐步将资源倾斜至其他以“界”字命名的品牌,技术优势也正逐渐被其他品牌的车型所采纳,问界车型因此可能面临同质化竞争的挑战。“四界”之外,华为已携手广汽等业界领军企业展开合作,于是外界对于“问界”品牌在华为之外如何保持竞争力的问题,讨论之声渐起。
实际上,界线下滑的现象背后,反映了汽车市场结构的转变。自2025年起,为了避免被淘汰出局,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仍在激烈进行,同时,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也成为各大车企争夺的焦点。而且,车企在销量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以2025年3月为例,小鹏、理想等品牌的销量均超过了3万辆,而小米、岚图等品牌的销量超过了2万辆,并正朝着3万辆的目标迈进。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的成员颜景辉指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渡过了最初的激烈竞争时期,现在正进入新一轮的竞争阶段。随着规模化效应的显现,除了技术因素外,服务质量和产品品质也成为了各大汽车制造商争夺市场的关键要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