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马斯克指OpenAI估值过高,人工智能泡沫几何?

马斯克指OpenAI估值过高,人工智能泡沫几何?摘要: 在现在的AI市场上,由OpenAI引发的大模型革命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GPT的走红和火热也带动着OpenAI估值的一路水涨船高,最近更是超过了惊人的五千亿...

在当下的AI市场里,由OpenAI引发的大模型革命已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GPT的走红与火热带动OpenAI估值持续攀升,近期更是超过了惊人的五千亿美元,这引发了不少人的争论,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知名企业家马斯克,他直言OpenAI估值过高,马斯克所言究竟有无道理?人工智能又有多少泡沫呢?

马斯克_马斯克对OpenAI估值看法_OpenAI估值过高

一、马斯克称OpenAI估值过高?

近日,商业媒体平台Morning Brew的官方账号在X上分享了全球最具价值的十大非上市公司榜单,OpenAI排名第一,其估值达5000亿美元,SpaceX排在OpenAI之后,估值为4000亿美元,xAI位列第五,估值为1130亿美元。一位网友发表评论说,前五大公司中有三家是由同一个人创立的,这实在是太疯狂了。马斯克回应称,OpenAI的估值似乎偏高。

日前,OpenAI董事长承认,我们确实处于“人工智能(AI)泡沫”之中。同时,人工智能代理初创公司Sierra的首席执行官Bret Taylor也承认了这一点。不仅如此,马斯克也曾表达过类似观点。

就在这个消息前不久,OpenAI最新完成了一笔股权转售交易,该公司估值升至5000亿美元,换算后约合人民币3.56万亿元 。

这一估值不仅刷新了它自身的历史最高纪录,还已经超过了SpaceX(4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4万亿元)、字节跳动(约33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5万亿元)以及Anthropic(18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0万亿元)等科技公司的估值,从而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

媒体在9月20日的报道里还讲了,xAI的估值或许能达到2000亿美元,这大约折合人民币1.42万亿元,不过这个消息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证实。

OpenAI这次的估值,已经和埃隆·马斯克的身价基本相当。当下,马斯克凭借大约453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22万亿元)的净资产,位列全球首富之位。

马斯克对OpenAI估值看法_马斯克_OpenAI估值过高

二、人工智能到底有多少泡沫?

近来,OpenAI以5000亿美元估值登顶全球非上市公司榜单,这一消息引发了狂欢,然而,马斯克一句“估值似乎偏高”的评论打破了这种狂欢,那么,对于马斯克的发言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呢?

首先,马斯克公开质疑OpenAI估值过高,在当前人工智能热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这一言论看似突兀,实则合乎逻辑,甚至可以说是他一贯风格的延续,马斯克是特斯拉、SpaceX以及多家前沿科技企业的掌舵者,他本人无疑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受益者和推动者 。自动驾驶系统FSD在持续迭代,脑机接口技术也在进行探索,这些都深深扎根于AI技术的进步。不过,这并没有阻碍他对AI领域的一些现象提出尖锐批评。实际上,马斯克“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公众形象早就深入人心,他常常凭借极具争议性的言论,引发公众对科技伦理、技术风险以及资本泡沫的思考。

他早年曾警告AI存在危险,后来又反对OpenAI走向商业化、封闭化,如今更是直言其估值虚高,这些言论看似矛盾,实际上却是一脉相承的,那就是对技术失控与资本狂热有着深切的忧虑。所以,当马斯克批评OpenAI估值过高时,我们不能轻易把这看作是商业竞争里的抹黑举动,而要理解成是一位深度投身AI生态的科技领袖,针对行业过热情况发出的“预警式”声音。这种直言不讳在资本狂欢的氛围里格外宝贵,它提醒我们:哪怕是最前沿的科技,也得理性审视其背后的估值逻辑和可持续性。

OpenAI估值过高_马斯克对OpenAI估值看法_马斯克

其次,当前人工智能市场整体处于一种被过度高估的状况,虽然我们得承认,以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技术的出现,实实在在是一场颠覆性的技术革命。从内容创作方面来看,从代码生成方面来看,从客户服务方面来看,从教育辅导方面来看,AI大模型正以从未有过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地方 。许多传统岗位,像文案撰写、基础翻译、数据录入,甚至部分初级编程工作,都已开始被AI工具部分或者完全取代,这种变革的广度和深度,在人类技术史上极其少见。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AI技术,特别是以大语言模型为核心的应用,其本质仍然停留在基于海量数据训练的“高级模式匹配”层面,以及“逻辑推理”层面。它擅长处理结构清晰的任务,它擅长处理范式明确的任务,比如撰写新闻稿,比如生成PPT大纲,比如编写标准代码片段等。但一旦面对模糊的任务,AI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一旦面对复杂的任务,AI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一旦面对需要深度理解语境的任务,AI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一旦面对需要进行创造性突破的任务,AI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这种局限性揭示了当前AI技术的本质短板,即“能写范式文章,却难解模糊需求” 。

因此,把AI看作“无所不能”的通用智能,这明显是对技术现状的严重错误判断。市场受到狂热追捧,常常是建立在对AI能力过度想象的基础上,而这种想象和现实之间存在巨大差距,这正是泡沫产生的温床。

马斯克_马斯克对OpenAI估值看法_OpenAI估值过高

第三,将目光聚焦到明星企业OpenAI身上,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GPT的现象级爆火,这款产品的用户增长曲线堪称奇迹,短时间内就积累了庞大的活跃用户群,这进而推动公司估值飙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维持这样的高热度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资金。

训练大规模神经网络所需计算资源极为昂贵,每一次迭代升级都意味着要支出巨额成本,同时,为保持竞争力,必须不断拓展应用场景,还要优化用户体验,而这些都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

从长远看,随着技术进步以及应用落地,OpenAI有希望达成盈利拐点,然而在短期内,这般高昂的运营成本毫无疑问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压力。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角度开展分析,过高的估值已然透支了未来多年的增长预期,一旦市场情绪转变或者技术突破未达预期,股价回调的风险将会显著提高。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盲目追涨杀跌绝非明智之举。

马斯克对OpenAI估值看法_马斯克_OpenAI估值过高

第四,我们正处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节点,要看到AI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积极顺应并投身于这一技术潮流,同时必须始终留意过度炒作引发的风险。AI技术的潜力不容置疑,它有希望在医疗、教育、能源、交通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提高社会整体效能,改善人类生活品质 。企业和个人都应主动学习和应用AI工具,提升自身竞争力。

然而,历史一次次证明,在每一次技术革命的浪潮当中,都有非理性的狂热与泡沫伴随。从17世纪的郁金香狂热开始,到20世纪末出现互联网泡沫,再到近年来兴起加密货币热潮,过度投机最终致使市场剧烈震荡,还造成大量财富蒸发。AI领域同样无法避免这种情况。媒体对“AI将取代一切”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投资者不计成本地追逐AI概念股,创业公司仅凭一个AI概念就能获得天价估值,此时我们距离泡沫的顶峰可能就不远了。

历次经济危机的阴影始终存在,股灾的阴影也始终存在,它们提醒我们,技术进步的长期价值跟资本市场的短期波动并不总是一致的,AI不是万能的,它有其固有的局限性,也有其发展规律,真正的价值创造,来自于技术与实际需求的深度融合,还来自于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而不是空洞的概念炒作。

所以,投资者应保持一份冷静与理性,企业家也应如此,普通公众同样需要保持冷静与理性。在拥抱AI的时候,要穿透喧嚣的舆论泡沫,关注技术的本质,关注应用的实效,关注商业的逻辑。

对于投资者来说,理性的选择是,不否认AI具有长期潜力,也不盲目追逐呈现泡沫化的估值。

对于行业来说,只有回归技术突破与商业变现的平衡,人工智能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不会变成资本狂欢后的一片混乱局面。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