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萤火虫的销售量大幅下降,降至原来的一半,在11万级别的小型汽车品类之中,为何没办法托起扭转亏损局面的希望呢 ?
去年,蔚来推出了子品牌“Firefly萤火虫”,当时,外界普遍把它当作品牌“破局亏损”的关键,其指导价从11.98万起,相比蔚来ET5便宜了将近18万,看起来好像打通了“高端品牌下沉”的通道。然而,现实却重重打击了这一想法,上市首月销量为3680辆,次月销量是3932辆,到了7月,销量直接减少一半,降至2366辆,在纯电小型车市场中仅排名第8名,甚至连欧拉好猫、比亚迪海豚销量的零头都比不上。这款被给予深厚期望的“能有大量销量的车型”,为什么没有变成蔚来的“挽救危机的关键”呢?从设计方面来说,从价格角度来讲,再到产品具备的能力,它的每一个步骤都踏在了“用户感到痛苦的点”上。
一、设计 “讨好欧洲” 却得罪国内:审美错位成销量拦路虎
从蔚来萤火虫上市开始,其设计争议就一直没停止过,它想要走“可爱精致”的路线,然而它前后大灯有着圆形凸起造型,正因为如此,网友们才有了那样的调侃,会把它调侃成“苹果手机后置摄像头”,还会调侃成“电动剃须刀刀头”,这种前后大灯的圆形凸起造型,是与国内纯电小型车主流的“圆润萌系”审美不相容的,就像欧拉好猫的猫眼大灯、五菱缤果的复古圆润线条所代表的那种审美。
更会使得国内用户心生不满的呈现为蔚来的态度,李斌公开表明,萤火虫需要去照顾全球用户的审美,这套设计在欧洲是颇为受用的,自己不打算进行修改,这样一种以欧洲为中心的设计逻辑,恰恰是忽略了国内市场的核心需求,对于纯电小型车而言,主力消费者是年轻女性跟家庭首购用户,她们更加偏爱的乃是无攻击性、亲和力强的造型,而非那小众独特的海外审美。
比如说,奥拉好猫依靠“复古的猫眼以及柔和的线条”,在7月的时候,销量达到了8765辆的水平,是萤火虫销量的3.7倍;比亚迪海豚所采用的“圆润的流线”这种设计,也更加契合大众的审美观念,每个月的销量稳定处于2万或者2万以上的数量。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萤火虫,太过具有个性的灯组的设计,不但没有增加分数,反而使得受众的范围变小了,喜欢它的人会认为它“小众且高级”,不喜欢它的人则直接将其排除在可供选择的列表之外,然而对于能够大量销售的车型来讲,“尝试获取大多数人的好感”要比“满足少数较为细分群体的特定审美”更加重要。
二、价格看似下探,实则 “隐性成本” 更高:性价比陷阱难破
对于蔚来来讲,11.98万的起售价属于“历史最低”,然而在纯电小型车市场里,它却是处于“高价选手”这个位置的——它的价格比起五菱缤果(5.68万起)要贵6.3万,比起吉利星愿(6.88万起)贵5.1万,比起埃安UT(6.98万起)贵5万,就算是把它和定位稍微高一些的比亚迪海豚(9.98万起)相比较,也贵了2万。
为了让购车门槛得以降低,蔚来推出了BaaS电池租用方案,车价是7.98万起,并且每个月要支付399元的电池租金。然而这套看上去好像很划算的方案,实际上是藏有隐性成本的:要是以3年的用车周期来进行计算的话,电池租金的总额达到了1.4364万,再加上7.98万的车价,总成本大约是9.4164万,这和比亚迪海豚入门版的9.98万相差并没有多少。可是海豚却不需要额外去支付租金,而且还标配着宁德时代电池,续航也更长,萤火虫的性价比一下子就消失了。
更重要的是,用户针对“10万级小车”的价格敏感度是非常高的,处于这个价位的消费者更加在意的是“花较少的钱去办成较大的事”,而不是“品牌溢价”。蔚来尝试运用“高端品牌背书”来支撑高昂的价格,然而在下沉市场当中,“蔚来”的品牌光环远比不上“比亚迪”“五菱”的“可靠性口碑”那么有效。哪怕吉利星愿品牌力比蔚来要弱些,然而靠着“宁德时代电池加上410km续航以及6.88万起售价”,7月销量达到了1.2万辆,还是萤火虫销量的5倍 。
三、核心优势 “缺席”:电池续航平庸,换电成 “期货”
存在于蔚来的、名为“核心竞争力”的,是“换电技术”以及“用户服务”,然而呢,在萤火虫之上,这些优势基本上快要算是十足地缺席了,不仅如此,还反倒将产品力方面的短板给暴露出来了。
1. 电池续航:品牌不如人,续航还落后
萤火虫整个系列都配备了欣旺达42.1kWh的电池,按照CLTC标准其纯电续航里程为420km,—— 这样的数据乍一看好像是达标的,可是跟竞品一对比就立刻显得逊色了:
对于 10 万级小汽车的用户来讲,“电池的品牌”以及“续航的里程”属于核心的决策因素,欣旺达的品牌被认可的程度远远比不上宁德时代、弗迪,该车 420km 的续航同样没办法去满足“周末短途外出游玩”的这种需求,萤火虫于这两项关键的指标上面,根本就不存在优势,同时也没有突出与不同之处。
2. 换电成 “期货”:优势变 “画饼”
把换电作为区别于其他品牌的“杀手锏”的蔚来,萤火虫在此方面却无法享用现有的换电网络,官方称萤火虫要并入2026年投建的五代换电站,也就是讲到了2年为止现下的车主才能够使用上换电服务。
更让人尴尬的是,五代换电站的投建规模到现在都没有明确,它们的覆盖范围同样也没有明确,对于用户来讲,“换电”变成了遥遥无期的“期货”状态。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蔚来主品牌的车型,换电站已经覆盖了全国的多数城市。用户补能的便捷性被拉到了满格状态。而萤火虫用户呢,他们不但要忍受“慢充 + 短续航”的情况,还得为“未来的换电”去买单,所谓的这种“画饼式营销”,使得很多原本对换电有所期待的用户选择了观望。
四、市场定位踩空:精品小车赛道拥挤,蔚来没找对 “位置”
被蔚来定位为“精品小型车”的萤火虫,将MINI、Smart作为对标对象,然而,此赛道自身存在“窄且卷”的状况,并且还显现出蔚来对于下沉市场认知欠缺的问题。
1. 精品小车市场需求本就低迷
7月的数据表明,可以看出精品小型车的销量整体而言相当惨淡,具体来说,Smart精灵#1卖出了2071辆,MINI COOPER纯电售出了1707辆,极氪X仅仅只有465辆。这类车型它的核心受众是“家庭第二辆车”,然而国内消费者对于“第二辆车”的需求,一种情况是“高端玩具”,就像保时捷718那样,另一种情况是“极致实用”,比如五菱宏光MINIEV,处于这两者区间的“精品小车”,自身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状况之中。
2. 蔚来的 “高端背书” 撑不起 “精品定位”
MINI 是背靠宝马的汽车,Smart 是背靠奔驰的牌子,其两者所谓的 “精品属性” 源自豪华品牌历经几十年所积蓄的沉淀,致使有用户甘愿为 “品牌溢价” 掏钱付款。就蔚来那高端新能源品牌而言倒也不假,然而在 “豪华燃油品牌” 的认知程度方面,却远远比不上宝马、奔驰。消费者不会仅仅由于 “属于蔚来旗下” 这一层缘由,就断言像萤火虫这类蔚来旗下车型比 MINI 更具 “精品” 特质,反倒会觉得价码 11 万的蔚来车,比不上价值 10 万的比亚迪来得实在。
3. 目标用户断层:有钱的看不上,缺钱的嫌贵
精品小车的潜在用户分两类:
这种“中间断层”,致使萤火虫成为了“没人疼”的车型,它既未能抓住高端用户的“品牌情结”,又没有打动性价比用户的“钱包”。
结语:萤火虫的失利,是蔚来下沉市场的 “试错代价”
蔚来推出萤火虫,本想要凭借低价来实现走量,以此来缓解亏损所带来的压力,可从销量以及市场反馈的情况来看,这款车不但没有成为所谓的“救星”,反倒还暴露了品牌在下沉市场存在的三大短板,一是对国内用户的审美上把握不准确,二是在性价比市场方面成本控制的能力欠缺不足,三是对于细分赛道的需求判断存在着失误。
在蔚来这儿,萤火虫销量下滑并非“偶然”,而是“必然”,它尝试以高端品牌的思路去打造低价车型,然而却忽视了下沉市场“实用为王、性价比至上”的关键需求。要是蔚来打算真正开拓下沉市场,也许要再度思考,用户购买10万级小车究意期望得到什么,是“蔚来的品牌光环”,还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你认为蔚来萤火虫存在着还有机会实现翻盘的可能性吗,如果设定预算为 11 万,你会做出选择萤火虫,还是选择比亚迪海豚,亦或是选择吉利星愿这样的决定呢,欢迎在评论区就你的看法展开交流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