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论原文赏析
原文:
汉采纳陈平的计策,暗中离间楚国的君臣关系,项羽开始怀疑范增和汉军私下勾结,渐渐剥夺了他的权力。范增非常生气,说:“天下大局已经稳定,君王您亲自处理就好,我希望能告老还乡,回到军队里。”他还没到达彭城,背上就长了毒疮,最终去世了。
苏子表示:减少这个人的权力,很好啊。不这样做,项羽一定会杀掉他。只是遗憾他没早点这样做。那么,应该用什么事来让他离开呢?范增劝项羽杀掉刘邦,项羽没听从,最终因此失去了天下,应该用这件事让他离开吗?回答是:不。范增想要杀刘邦,这是臣子的本分;项羽不杀,还保有君主的气度。范增怎么能因为这个离开呢?《易经》说:‘知道时机就能显出神灵啊!’《诗经》说:‘像那雨雪,先聚集成霰。’范增离开,应当在项羽杀掉卿子冠军的时候。’
陈涉之所以能得民心,是因为他借助了项燕的名望。项氏家族得以兴起,是因为拥立了楚怀王的孙子。而各诸侯背叛他,则是因为他杀害了义帝。况且义帝被立为帝,就已经成为重要的谋主了。义帝的存亡,并不仅仅关系到楚国的兴衰,也牵涉到项梁的祸福;从来没有义帝灭亡而项梁能单独长久存活的情况。项羽杀害卿子冠军,这就是杀害义帝的预兆。他杀害义帝,就成为了怀疑项梁的根本原因,又何必等到陈平呢?事物必定先腐烂,然后虫子才会生出来;人必定先产生怀疑,然后谗言才会听进去。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我曾评价义帝,他是天下贤明的君主。唯独派遣沛公入关,却不派项羽;在众人之中识别出卿子冠军,并提拔他为上将,若非贤明之人怎能如此?项羽后来假托命令杀害卿子冠军,义帝必定无法忍受,不是项羽弑杀义帝,就是义帝诛杀项羽,这无需智者便可知晓。项伯最初劝说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归顺。中途却杀害义帝,这并非项伯的本意。岂止不是他的本意,他必定极力争辩却未被听从。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消灭了卿子冠军,地位与羽相当,共同侍奉义帝,君臣关系尚未明确。针对增的处境,若有能力诛杀羽就诛杀他,若没有能力就离开他,这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增已经七十岁了,若合意就留下,不合意就离开,不在这个时候明确离开或留下的界限,却想依靠羽来成就功名,真是愚蠢啊!尽管如此,增是高帝所敬畏的人;增若不离开,项羽就不会灭亡。他也是一位杰出的人才啊!
赏析:
陈涉之所以能获得民众支持,是因为他高举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号。项氏家族得以兴盛,是因为拥立了楚怀王的孙子心。而各路诸侯最终背叛他,则是因为他杀害了义帝。再者拥立义帝这件事,范增才是真正的策划者。义帝的命运,难道仅仅关系到楚国的兴亡;范增的命运,也与此紧密相连。绝对没有义帝被杀,而范增却能够独自长久存活的情况。项羽除掉卿子冠军,这便是弑杀义帝的征兆;他杀害义帝,这便是对范增的猜忌根源。何必非要陈平施展离间计呢?物必先朽坏,然后才会滋生虫害;人必先心存疑虑,然后谗言才能乘虚而入。陈平纵然才智超群,又怎能离间毫无猜忌的君主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