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车险中国方案,如何赋能汽车产业生态出海?

车险中国方案,如何赋能汽车产业生态出海?摘要: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披露,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分别达120.3万辆、128.4万辆和106万辆,同比增长77.6%、6.7%和75.2%。...

最近,有位在中国工作的德国人通过社交平台透露,他去年为在德国买的新能源汽车比亚迪元PLUS缴纳的保险费用大约是1100欧元,折合人民币约为9224元,这个数额比他之前投保的大众ID.3时多出了210欧元,折合人民币大约是1761元

这位车主的情况颇具普遍性。通过媒体检索得知,海外相关讨论平台上,众多中国车友反映,国产电动汽车虽然性能出色,却常遭遇保险办理困难、保费高昂的情况。这一现象揭示,中国电动汽车走向国际市场,并非单打独斗的过程,而是要求所有配套服务环节同步拓展海外业务。

市场始终关注,服务总有回应。《证券日报》记者得知,国内保险机构正运用多种方式助力中国汽车产业走向海外市场。然而,由于受到不少现实条件的限制,保险公司帮助新能源汽车进入国际市场,仍需克服诸多挑战。

汽车与保单双双“出海”

近些年,中国的电动汽车销往海外市场正处在最好时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开的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动汽车的出口量分别是120.3万辆、128.4万辆和106万辆,与上一年相比分别增长了77.6%、6.7%和75.2%。

由于出口量急剧增加,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逐渐重视服务网络的地方化布局,这一变化也使得海外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务面临更严格的挑战。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即中国太保产险,经过对泰国市场的考察,了解到中国新能源品牌汽车在国外的运营中存在三个方面的显著难题:从产品供应角度分析,车辆保险服务供给匮乏,海外地区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维修设施不足,进而导致赔偿费用增加。同时,国外的保险公司对于保费定价缺乏相关经验,收取的费用较高,甚至有部分企业拒绝提供保险服务。从客户购买意愿方面考虑,汽车相关的金融支持措施对销售情况具有直接影响。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市场层面,指望保险公司提供数据协助,处理报废车辆,加快赔偿流程,以此改进服务机制,增强行业影响力,然而地方保险机构合作不力,国内金融保险业的支持变得十分关键。

海外其他地区也存在类似情况。调查得知,许多买了咱们国产电动汽车的国外用户,在为这些车买保险时经常碰到保险公司不赔、保险钱太贵的情况。例如,一位买了比亚迪海狮07EV的英国人反映,当地保险公司不让他买保险,说是“零件不好找,不容易修”。

不仅如此,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技术层面和制造能力上都位居前列,部分市场领先汽车制造商除了向海外销售产品外,还在泰国、墨西哥、匈牙利等国家设立生产基地,这就要求国内保险机构必须提供相应的服务保障。我国保险公司的电动汽车保险业务经验比较丰富,能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坚实后盾。前些年在多家保险公司工作过的施辉,现为燕梳新学堂的创办人,他这样说道。

市场有需求,国内保险公司开始积极行动。

最近,中国太保产险联合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公司,以及中怡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一同与国内一些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且已经顺利在泰国市场推出了多批次的保险单。今年六月,中国人保公司单独同AXA安盛泰国与安盛天平财险公司(简称安盛天平)达成了新能源车险海外合作的三方谅解备忘录,安盛天平财险公司是这一合作的一部分。另外,今年一月,中国平安财险公司顺利接受了国内主要新能源汽车企业向欧洲出口的新能源轿车综合责任险业务。

推动新能源汽车走向海外市场是抢占全球工业产品制高点的关键举措。新能源车险迈向国际市场则完善了汽车厂商海外业务全程的风险防范体系。据中国太保产险方面透露这一观点,从保险行业角度审视,当前国际金融机构在海外的保费收入占比介于三成到四成之间,海外汽车保险占据其中的显著份额。国内保险公司在海外的业务收入来源有限,特别是车险业务几乎没有涉及国际市场,而新能源车险走向海外,为国内保险公司拓展海外保费收入提供了新的机会。

安盛天平的现任总精算师兼首席定价官,同时也是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负责人的殷兆男进一步阐述,中国新能源车险走向国际市场具有多重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有助于提升相关技术的输出水平,国内保险公司已经建立成熟的数字化定价方法,在海外市场经过检验和改进后,能够促进国内产品的更新迭代;有助于引领行业规范,可以促进全球保险行业标准的统一协调。

多路径齐头并进

拓展车险业务至海外市场,对国内汽车产业开拓国际市场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当前国内保险公司处理海外保单时,仍然面临不少制约因素。

这背后有双重因素,首先,国内外的监管制度存在显著差异,各个国家的保险条例各不相同,导致国内保险公司进入海外市场时需要承担较高的合规费用;其次,国内保险公司在海外市场经营时会遇到服务链条不完整、服务网点不足以及业务拓展开销过大的难题。

当前形势下,保险公司正通过多种方式拓展海外业务。以中国太保产险为例,该公司一位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在相关合作中,中国太保产险负责提供风险防控和技术支持,三井住友负责处理当地保险业务,中怡经纪负责制定产品方案和安排再保险交易,这些业务通过太保产险临港再保险运营中心完成跨境再保险分入业务。

殷兆男还说过,安盛天平运用一种将全球资源与当地情况相结合的联合方式,促进了新能源车险走向国际市场。

车车科技的最高负责人张磊向《证券日报》的采访人员透露,国内的保险公司可以与保险行业的数字化平台合作,凭借其突出的体系化服务才干,在电动汽车行业走向国际市场的进程中,承担起“技术支持者及风险承担者”的两种职责。

另有消息人士透露,部分汽车制造商正借助组建独立保险机构,推动新能源汽车保险走向国际市场,比如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在香港建立了专门的保险子公司。对于这个情况,香港保险业监管局的相关官员向《证券日报》的采访人员透露,我国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在走向海外市场时,遭遇的风险种类会更加多样,建立自保机构能够帮助企业全面监控这些风险,增强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

综合来看,保险公司正运用多种方法主动探索海外业务,但业务范围和程度都还非常有限。今后,还需要更多保险公司加入车险国际化的行列。

中国太保产险相关人士透露,保险公司应当首先关注中国汽车制造商投资设厂的关键区域,将此作为切入点来奠定根基;此外,企业能够运用国内所积攒的关键技术作为走向国际的核心力量,达成经验的成功传播和地区化调整。

殷兆男提出,国内保险企业需要加强和汽车制造商的合作,促进驾驶信息互通,同时建立统一的维修服务系统,以此来提高风险控制水平;此外,保险公司还应该不断更新保险产品,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要求,设计符合实际应用场景的保险计划。

中国太保产险有关负责人就新能源车险拓展国际市场的长远打算说明,首先,保险公司能够联合金融机构开发“贷款加保障”的集成服务模式,帮助汽车制造商在国际上减少融资开销和运营风险;其次,要深度融入全球规则制定过程,并且支持车企在海外工厂建立本地化的维修技术站点和配件供应网络,以此大幅削减事故处理费用,构建以“中国模式”为核心的跨国汽车保险全新格局。

根据受访者表示,新能源车险迈向海外市场能够达成双方获利,国内汽车制造商借助保险助力推进全球化战略,保险公司则有机会开辟新的业务领域。然而,要切实构建起汽车行业整体出海的通道,还需要所有相关方不断付出努力。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