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7日),2024北京国际车展启动了面向专业人士的参观环节。国内电动汽车行业的整体进步与开拓性变革获得了大量关注。
记者注意到,“合作共赢”成为中外车企发展的新模式。
央视记者张丛婧表示,经过这几天的采访,她认为合作互利是本届北京国际车展的核心主题之一。展会期间,她观察到众多国内外参展商正在积极沟通。一些来自海外的参观者,特别是不少零部件厂商,向她反映,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体量庞大、增长迅猛、产业配套齐全,这些优势吸引了他们主动前来发掘商业机会,并寻求与中国企业的合作。
这位摩洛哥客人,参观了许多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展位,与人交谈,并互换了名片,他向记者表示,打算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担任海外代理商的角色。
摩洛哥来客,希望考察哪些企业适合合作,新能源汽车的品质和技术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对于摩洛哥人而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进步,令人倍感振奋。他们正积极物色多个领域的合作方。
近些年,国内电动汽车产业不断呈现迅猛发展态势。统计资料表明,今年前三个月,电动汽车的制造量与销售量分别达到211.5万辆和209万辆,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产量增长了28.2%,销量提高了31.8%,市场占比已经达到31.1%。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企业,在2023年全年共售出302万辆电动汽车,继续位居世界领先地位。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售出新能源车超62万部,较去年同期提升13.44%。
比亚迪集团高级副总裁何志奇表示,中国汽车制造行业已经实现了上下游产业环节的深度整合,具备全球顶尖的汽车生产技术水准。
汽车产业边界扩大 跨界合作成新趋势
受访时,众多行业专家指出,全球汽车领域跨界的联合愈发显著,该产业的范围正在拓展。
江汽集团董事长项兴初表示,通信产业同样非常重视并关注汽车产业的发展,会积极参与其中,集成电路行业,特别是芯片制造领域,也对此高度关注。
中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技术持续领先全球,促使国际汽车巨头如大众、丰田等,不再各自为战,而是积极寻求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彰显国际社会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度评价和关注。车展期间,大众与小鹏公布,将共同研发新一代电子电气系统,此合作表明大众对小鹏在该技术领域的实力十分看重。
大众集团掌门奥博穆表示,中国的新兴科技进展飞快,公司期望加入其中,并借助其推动自身进步。自身无法独立承担所有任务,也不打算单独行动。
小鹏汽车的开创者何小鹏表示,伴随国内创新生产力的持续发展,预计国内将在硬件、软件以及人工智能等多个技术领域涌现众多优质成果,他对此抱有相当大的信心,认为中国的科技公司与全球的科技企业未来能够展开紧密协作,共同促进中国与全球市场的繁荣进步。
国内企业间的协作不断深入,不仅有中外合资项目,中国自主品牌和本土科技公司也开始紧密配合。江汽集团、北京汽车等国内企业,正与本土科技公司在智能座舱、智驾系统等领域能动合作。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表示,部分科技企业展现出极大热情参与汽车产业变革,并且取得了显著的创新带动效果。新兴车企需要利用自身优势,与大企业开展深度协作,实现优势互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