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万量,看似批量售卖,实则确有顾客买单。问界将M8展示出来,明确表示:未来高级电动车,需先经过本司许可。
这种说法虽然直接,不过对方确实将“高档”分解成了三个要点:续航能力强,补能迅速,故障时能获得维修服务。
先说说驾驶。ADS4看似复杂难懂,其实本质是极速下可以脱手操作,来年城市道路同样适用。这里强调一点,是允许脱手,并非强制要求,最终是否真的放手,取决于个人勇气。
补充充电这个环节,总共设置了1600个充电桩,它们分布在318国道和青甘大环线上,形成了一条绵延的补给链。虽然桩的数量本身并不足以引起轰动,但真正令人侧目的是这些桩的地理位置——它们全都集中在自驾游客经常遭遇严重交通拥堵的路段。尽管这些地方经常出现车辆排起长龙的现象,但至少在等待过程中,司机们还是能够顺利为爱车补充电量,这样就避免了在海拔四千米的高原上,面对凛冽的寒风,只能被动地用手机等待救援的窘境。
最后谈谈服务。售后并非所谓全天候服务热线那种空洞说法,而是确有专人上门取车、送车,并且帮忙将系统更新至最新版本。车主社群里传播最广的并非新车照片,而是维修人员蹲在自家车库里更换轮胎的景象。
M8以外,M5Ultra也偶然现身了,它更加短小,风格更加硬朗,仿佛是为年轻群体量身打造的玩意儿。紧接着,M7和H5也即将登场,整个发布节奏迅猛得如同快速浏览短视频。
经典奢侈品牌,仍旧强调岁月传承和手工缝制工艺。问界立刻反驳:陈词滥调已经过时,来体验无压力的奢华生活。
听起来似是挑衅,实际上是在逐一消除担忧:担忧电力不足?充电设施比加油站还要密集。担忧车辆故障?总有他人更为此焦虑。担忧跟不上时代?系统会自行进化。
七十五万台仅是开端,算是入场凭证。往后比拼的是哪方能率先让“奢侈”从描述性质转化为实际能力:具备活动功能,实现充电续航,拥有维修性能。
电车圈终于有人把话说白了:别卷大屏了,先把人伺候舒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