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晚上,比亚迪公布了2023年的业绩预告,称公司计划在2023年完成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0亿至31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在74.46%到86.49%之间。按照这个数据推算,比亚迪在去年的平均每一天能够赚取7945.2万元到8493.15万元。
2022年与2023年期间,比亚迪的营收状况及盈利能力。数据整理/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冰。
王传福作为比亚迪的负责人,在去年六月的集会上明确指出,汽车领域已经进入一个筛选过程,实力较弱的企业将被逐步淘汰,他强调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比亚迪公司依然保持其一贯的行事准则,那就是行动要迅速,注重技术创新,并且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这些策略是公司应对挑战的核心要素
二零二三年,比亚迪确立了要成为国内汽车行业领头羊的志向,凭借其掌握的核心技术、庞大的生产体量以及完善的供应链费用管理,该公司不断拓展各个汽车细分领域的业务版图。
在主流中高端市场,王朝网和海洋网旗下车型凭借“油电同价”的营销手段,持续扩大对燃油车市场的侵蚀;在高端市场,比亚迪利用技术革新,依托仰望、腾势品牌,积极向价格更高的豪华新能源汽车领域发起挑战。
2024年,比亚迪的高速增长如何持续?
稳居销量榜首:“车海战术”已形成“规模效应”
乘联会相关统计资料表明,2023年全年新能源品牌销售情况,比亚迪品牌销量占比最大,达到35.0%;具体到品牌销售份额,比亚迪品牌占12.5%,这个比例在2022年时是8.8%,在2021年时为3.6%。
比亚迪2023年销量。制图/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冰
依据比亚迪披露的销售生产信息,二零二三年全年销售数量达到三十零万二千四百四辆,较上一年增长百分之六十一点九,达到了年初制定的三十万零一辆的年销售指标;海洋系列与王朝系列这两大主力车型的累积销售量将近二十九万零四百辆,同比增幅为百分之五十五点三,占总销售量的百分之九十五。第四季度比亚迪纯电领域销售了52.64万辆,多于特斯拉的48.45万辆,但在2023年整个年度,特斯拉纯电产品销售数量仍然领先于比亚迪,多出23.38万辆。
2023年比亚迪与特斯拉的销量状况进行对比。此图由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张冰制作。
二零二三年,比亚迪推出王朝系列、海洋系列、腾势品牌、方程豹品牌、仰望品牌等五种全新车型,售价范围从十万元到一百万元不等。凭借丰富的产品线,比亚迪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依托高度垂直整合的供应链体系,比亚迪能够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并且实现了显著的规模经济。
比亚迪发布业绩预告,称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盈利状况显著好转。在手机零部件及组装业务板块,由于海外主要客户业务占比增加,安卓系统客户需求出现复苏迹象,加上新能源汽车和新型智能产品业务高速发展,产能使用效率明显提高,业务构成得到进一步调整。
比亚迪估计,2023年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盈利将在290亿至310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增幅为74.46%到86.4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利润预计为274亿至297亿元人民币,与去年相比的增长幅度为75.22%至89.92%。
然而,按季度计算,利润增长速度出现减缓。去年前三个季度,比亚迪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是41.3亿元、68.24亿元、104.13亿元,根据这些数据估算,比亚迪去年第四季度的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大概在76.33亿元到96.33亿元之间,与去年相比的增长率预计为4.04%到31.76%。
从销售数据看,比亚迪去年第四季度的车辆销量比第三季度增加了十二万辆,但企业利润却有所下降。为了确保完成2023年三百万辆的销售任务,从去年十一月起,比亚迪海洋网和王朝网实施了多项促销措施,其中最大优惠额度达到了两万元,目的是在年底前提升销量。此外,比亚迪还修改了新车的定价策略,比亚迪宋L车型正式上市的售价比原先公布的参考价格低了三万元。
摩根士丹利发布一份分析指出,比亚迪去年第四季度销售量创下新高,并且高端车型销售状况良好,不过企业盈利相比第三季度顶峰有所下滑,主要原因是加大了车辆促销力度,并且向经销商提供了更多奖励,这些措施弥补了原材料价格下降带来的收益。由于电池成本在第四季度进一步降低,加上行业内促销活动增多以及公司加大优惠幅度等多重因素,去年第四季度国内每辆车利润比第三季度减少了大约两千元。”民生证券研报表示。
加速海外生产基地布局:泰国、巴西工厂年产能30万辆
新能源汽车行业正慢慢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用新能源车替代传统燃油车的走向无法改变,这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乘用车COO何志奇在回答贝壳财经记者提问时所说的,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规模往后会不断增长,行业内的竞争也会愈发白热化,或许将面临一个洗牌时期。
价格竞争白热化,营销手段翻新,配置差异拉大,2023年,在中国这个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里,汽车品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较量。新车不断问世,仅去年就有一千多种新能源车上市销售,其中包含大量更新换代车型。在比亚迪稳固的主流市场领域,竞争态势愈发激烈。
比亚迪的主营混动领域,由于吉利、长城、长安等民族品牌在混合动力车型方面不断加强攻势,遭遇的市场竞争已愈发白热化。根据比亚迪公布的产销简报,去年十月和十一月,其混合动力产品已连续两个月环比出现下滑。在高端市场,比亚迪虽然奋力向上,但尚未占据主导地位。
比亚迪需要更强大的品牌力,以实现突破。
根据最近两年的多项举措判断,比亚迪正通过提升产品档次、拓展海外市场以及应用先进技术,多方面开拓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今年国内市场追求稳定,公司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外市场,一位比亚迪的员工这样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在海外区域,比亚迪于2022年9月首先在泰国设立电动乘用车制造基地,接着在2023年宣布亚洲以外首座电动乘用车工厂将建在巴西,同时欧洲制造中心选定匈牙利赛格德市,并且乌兹别克斯坦的工厂也已开始运营,该公司正通过增设海外生产设施,持续深化与当地市场的结合。
据比亚迪披露的消息,泰国那个厂子一年能造大概十五万辆车,巴西那边的新能源车组装厂也打算一年生产十五万辆。
泰国制造基地、巴西制造基地以及匈牙利制造基地目前均处于建设阶段,王传福在今年1月公开透露,比亚迪计划拓展进入更多不同国家与地区。
新能源产业的演进和汽车市场结构的调整,为中国汽车品牌带来了发展契机,本土企业借助早期优势实现了规模扩张和市场份额提升。比亚迪依靠新能源技术,和特斯拉等竞争对手一道推动着汽车领域的深刻变革。在海外市场,比亚迪能否延续其成功经验,成为未来营收增长的主要动力,并决定其能否以新能源制造商的身份,与全球顶尖汽车企业展开竞争。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冰
编辑 徐超
校对 柳宝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