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得越多,烧得越多?
比亚迪,又“烧”了?
又一起悲剧发生了。
依据玉林晚报披露的信息,5月20日7时12分前后,玉林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接到紧急报告,博白县呼北高速公路博白路段2701公里牌朝玉林城区方向500米位置,发生了一起涉及两辆车的碰撞事故。该报道详细描述了事件的发生过程——
一辆运动型多用途汽车在快速路上行驶,猛然失去控制,撞向正在从事绿化的公路工作人员,紧接着又撞上维修车辆,最后撞到防护栏并引发火灾。
火势已经得到控制,不过根据现场医务人员检查,那名被撞击的工人和驾车人已经不幸离世,这次意外导致两人在事故中丧生,另有一人受伤。
图源网络
哈弗枭龙
13.98-15.68万元
紧接着,微博上一位有名的汽车博主“龙猪-集车”也转发了这个信息,他同时说明出事的那辆车是比亚迪品牌制造的。
图源微博
另一边,网上流传的一张图片也证实,据称是出事车辆家人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信息称,驾驶员的堂兄弟因为车门被锁无法打开,最终被烧成了灰烬。
图源网络
实在令人遗憾。在不久前,比亚迪已经遭遇了两次高速上的撞击引发火灾的情况。
早先,金角财经披露,2023年4月5日,担任法院副庭长及一级法官的杨清岚,于包茂高速岑溪东出口处,遭遇比亚迪汉起火事故不幸离世。
现场那辆比亚迪汉,完全被烈焰吞噬,最终只残留着铁质骨架,就连车顶的指引标志也化为焦黑,形同废铁。官方消息透露,这起灾难性事件,还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具体情况尚待进一步披露。
在火势尚未蔓延至驾驶舱之际,有位青年曾试图用石块击碎车窗,然而反复敲打之后仍未成功,他又试着去拉车门,却发现内置的拉手无处着力。
图源网络
出事的两辆车,都是比亚迪近些年广受欢迎的车型,比亚迪汉系列在2022年全年销售量超过27万辆,比亚迪宋PLUS系列在2022年累计销量更是高达36万辆。
正因销量惊人,众人愈发忧虑:倘若置身车中,会承受何种绝境?
刀片电池,真的安全吗?
在着火这件事上,新能源车一直备受关注。
去年六月,应急管理部公布过相关统计,显示二零二二年头三个月内,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火情累计达六百四十宗,较前一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二,折合每日超过七起。
依据特斯拉的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过往的表述,电动车的起火概率远低于传统燃油车,差距达到了五倍。然而在2022年的全球动力电池行业会议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孙金华教授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新能源汽车起火概率,要高于燃油车。
孙金华提供的资料表明,2021年,全国电动汽车火灾事件超过三千宗,以将近八百万台的“纯电动”新能源车辆数量为基准,起火几率大约为千分之三以上,相比之下,传统汽油动力汽车每年的火灾发生率介于千分之一到二之间,由此可见——
新能源汽车的自燃率是油车的2.5~3倍。
这种情形,在比亚迪公司上也能看到。锂猫实验室曾经统计过,在2022年上半年的九个月时间里,各类网站公开报道过的、涉及具体品牌的国内新能源汽车自燃和起火案例(统计结果并非完整)。
统计显示新能源汽车共发生66起火灾事故,其中涉及比亚迪的有21起,这个比例达到了31%。
图源:锂猫实验室
初看之下,这些车辆着火的现象形形色色,停放时自燃、充电时燃烧、行驶途中引燃、遭遇撞击后起火均出现过,然而究其根本,都与动力单元存在关联。先前杨清岚遭遇的事故里,公众普遍存在一个关键疑问——
这辆比亚迪汉搭载的是刀片电池,不是说刀片电池不着火吗?
2020年突然问世的刀片电池,由于价格更便宜、更加安全等优势,一度使比亚迪备受瞩目。比亚迪的领导者王传福更是明确表示——
刀片电池将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
既然如此安稳,为何屡屡发生燃烧事故?有人戏称刀片电池:到底是霸主还是“送命”?
对于这个议题,公众意见分歧很大。有研究机构“20社”对比亚迪的退市记录进行了分析,他们注意到一个具体情况,
电池护板,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防火性能,但耐磨性能不足。
换言之,比亚迪为了降低开销增强性能,其电池设计正趋向于“容量大而结构紧凑”的方向发展,这种做法使得电池核心部分足够坚固,却在其他环节暴露出安全隐患。
污染风波
比亚迪最近的麻烦事,还不止这一个。
就在5月25日,长城汽车突然发出一个声明,矛头直指比亚迪。
官方消息显示,长城汽车在四月十一日已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交了举报信函,针对比亚迪的常压油箱设计,指控其可能存在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未达标准的情况。
面对这个飞来的举报,比亚迪很快发出了颇为强硬的回应——
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欢迎有关部门随时过来调查、取证和检测。
值得注意,长城汽车此次指控的,恰是比亚迪当前销量极佳的核心车型。哈弗新推出的新能源车哈弗枭龙MAX与哈弗枭龙,据称是针对比亚迪宋PLUS DM-i和。
当前状况怎样,仍需持续关注,比亚迪却并非首次遭遇关于“污染”的批评。
那是在2022年5月某个夜晚,长沙市雨花区比亚迪工厂入口处,聚集了大量附近住户。悬挂的条幅上,印有若干醒目文字
传福传福,天天传毒。
图源网络
比亚迪的领导人姓王,名叫传福,当地民众期盼这家公司能为地方增添福祉,而非制造污染,毕竟他们不希望遭遇什么有害气体。有凤凰网科技等资讯平台披露,2022年4月至今,长沙市雨花区嘉和城的若干住户及其子女,相继感受到身体上的不良反应,具体表现为经常流鼻涕,感觉天旋地转,觉得反胃,并且长期咳嗽无法痊愈。
大家觉得,麻烦的开端就是长沙的比亚迪机构。四月起,他们就闻到空气中难闻的气息,这种气息,跟长沙比亚迪涂改厂排出的气体气味差不多。
孩子们的情况持续恶化,这些住户不得不选择申诉途径,事件扩大后,比亚迪方面的回应和先前那个雷同,态度相当强硬,
园区排污满足国家相关法规及标准要求,网传所谓“排污超标导致流鼻血”的说法属于恶意编造联系,已经向警方报案。
处理此类事务,比亚迪相当老练。依据公众号“零碳风云”发布的数据,比亚迪一共遭遇过七次以上的行政处罚。2016年深圳宝龙工业城比亚迪制造基地的废气排放问题,最终引来了国家环保检查团的关注。
没人想到,把所有资金都投在新能源上,声称是为了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比亚迪,却总是受到环境污染的批评。
尾声
比亚迪正在进入一个矛盾的境地。
从实际情况来看,比亚迪堪称“中国新能源的杰出代表”。依据该公司公布的销售记录,2022年其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86.35万辆,同比提升了208.64%,成功超越了特斯拉,夺得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榜首。进入今年,前四个月份里,比亚迪的销量为70.3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了将近八成,市场占有率为12%,在所有厂商的零售销量排名中位居首位。
它起家于燃油车领域时并不出名,如今却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者,这得益于时代潮流的推动。比亚迪自身也具备诸多长处,比如电池技术,比如供应链管理,比如生产规模。
另一方面,也许是为了守护既有的声誉,每逢遭遇诘问或意外,比亚迪总倾向于“隐匿不发声”,或者显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度,这让人感到遗憾,也让人心生胆怯。
尊严固然宝贵,但比起平安要紧,比起生命重要,许多事情值得反复琢磨,值得冷静分析。通过质疑获得提升,这个领域才能不断向前,才能获得真正的敬重。就像刘慈欣在《三体》里所讲的那样——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