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台(chinatimes.net.cn)记者刘凯 与于建平 联合从北京发出消息
近些年,众多车企纷纷拓展国际市场,显示出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除了特斯拉之外,其他公司也在积极寻求全球扩张。
最近,蔚来汽车在柏林举办的NIO Berlin 2022活动上公布,其产品线、全方位服务以及新颖的运营方式将全面拓展至德国、荷兰、丹麦和瑞典这四个欧洲国家。需要指出的是,这已是蔚来在2021年5月初次迈向海外之后的再次全球扩张,而此次蔚来将全球发展重心明确放在了德国市场。
蔚来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斌谈到,向德国、荷兰、丹麦以及瑞典的顾客提供支持,是蔚来达成2025年计划以及服务全球更多国家顾客目标的关键环节。
“只租不卖”的“订阅模式”
蔚来在公开活动中透露,已同欧洲规模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LeasePlan达成合作,由此启动了订阅式租赁服务。《华夏时报》记者获悉,蔚来当前在德国、荷兰、丹麦以及瑞典地区,提供了EL7(对应国内ES7)、ET7和ET5三种车型。这三款车均不设直接购买渠道,仅开放订阅方案。订阅方案具体包含短期和长期两种选择。短期订阅的有效时长是三十天,长期订阅则能挑选十二到六年的固定续订期限,另外,当订阅期满而用户没有选择终止时,会依据弹性订阅规则实施自动续订。
确实,汽车订阅服务在欧洲汽车领域是一种普遍的消费形式。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分析指出,到2030年,欧洲和美国的汽车订阅规模预计能达到500万到600万辆,占新车总销量的15%。欧洲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订阅市场。鉴于这一广阔的市场前景,大众、极星和领克等品牌已经在欧洲地区实施了“订阅服务”。以领克为例,该公司于2018年公布了针对欧洲地区的计划,2020年领克01开始在欧销售,此车的月度租赁费用为550欧元,折合约3811元人民币,根据相关数据,到2022年9月,领克在欧洲采用会员制的客户数量已经突破十五万人。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领克国际瑞典公司CEO魏思澜透露,采用订阅方式产生的收益已占据领克在欧洲市场整体销售额的90%到95%。
然而,同属订阅类型,吉利汽车仍然保留着传统的销售方式,而蔚来则彻底取消了购买渠道,仅提供订阅服务。并且,蔚来的订阅费用也高于其他汽车制造商。《华夏时报》记者获知,蔚来汽车在四国提供的订阅方案,每月费用多介于1000欧元到1500欧元,折合人民币约6700元至10399元,确切金额须视订阅方案、车辆配置及电池容量等具体情况而定,欧洲市场特斯拉Model Y、奔驰EQB等电动车月租费用一般仅在600欧元上下。而蔚来的会员费用,竟可同国内价值百万的保时捷Taycan相提并论。
李斌对此说明,与奔驰和保时捷相比,我们的定价是恰当的,需要让产品回归价格的本来面目。我们的价格包含所有费用,而他们只标明车辆的基本价格,许多其他费用需要单独支付。据悉,蔚来的“会员制”不仅提供车辆使用,还包括全额保险、维修保养、冬季轮胎、备用车辆、可选的上门取送服务,以及未来将推出的电池灵活升级方案。成为蔚来会员的订阅者,即可加入蔚来用户社群,能够参与蔚来组织的各种会员活动,也可以利用蔚来服务中心等设施。
李斌认为,车辆本身会转变为一种服务形式,而订阅方式也是为了方便用户的一种模式。经营订阅服务的复杂程度,远超过直接购买整车的难度。因此,在将来开放订阅服务的基础上,再增设整车购买服务就会变得容易得多;但反过来,从整车购买转向订阅服务,难度就截然不同了。这表明,蔚来目前的核心任务是提升国际影响力,等根基牢固了,购车渠道大概会跟着出现。
订阅方式既契合欧洲汽车市场的消费习惯,也是蔚来目前最合适的方案,汽车分析师林述成向《华夏时报》记者说明,这种模式便于海外用户认识蔚来汽车,客户可以先行体验订阅,倘若觉得满意,便能挑选持续订阅或将来可购买的选项,这算是增强品牌声誉的方法。此外,蔚来在欧洲的投入不仅涉及车辆购置开销,更包含整个换电体系和服务脉络的建设,所以初始阶段的订阅项目能够帮助蔚来缓解部分经济负担。
蔚来的出海布局
尽管已经成功开拓了国际市场,但增强品牌影响力和用户评价并非短时间内能够完成。蔚来始终致力于塑造更优越的品牌形象,以此确立品牌风格。李斌多次在公开活动中透露,蔚来将奔驰、宝马和奥迪作为参照对象。在中国汽车领域,蔚来的战略是在与这三家顶级品牌的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力求达到平分秋色的目标。
目前,蔚来已经进入主要竞争对手的核心市场,这要求在产品层面和服务层面都要充分做好应对。李斌指出,进入欧洲市场,我们并非只是单纯销售车辆,而是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体系。自公司成立之初,我们就已为服务全球客户做好了规划。要真正成为一家有竞争力的企业,仅依靠中国市场是远远不够的。
根据掌握的信息,蔚来在海外地区增设了38万个充电设备,用户能够借助NFC卡完成使用,同时该公司的欧洲充电站分布图已经正式启用。按照蔚来的部署,到2022年岁末,该公司打算在欧洲建立20个电池更换站;到2023年岁末,这个数量预计能增长到120个。到2025年,蔚来打算在海外地区设立一千个充电站,这些站点中大多数会部署在欧洲。
蔚来同时会在德国、荷兰、丹麦和瑞典构建销售和服务网点,旨在便捷地面向客户提供服务。具体到德国,法兰克福的蔚来中心已经动工建设,预计在明年第一季度可以正式启用。杜塞尔多夫的蔚来中心正在施工中,预计明年上半年开始营业;荷兰鹿特丹的蔚来中心计划明年年初投入运营;丹麦哥本哈根的蔚来中心也在建设当中;瑞典哥德堡的蔚来空间设计方案已经确定,马上就要动工,打算明年年初竣工。
蔚来同样在欧洲组建了专门机构,旨在为当地民众提供支持。现阶段,该公司在挪威、德国、荷兰、丹麦以及瑞典这五个欧洲国家的重要都市,已经设立了授权服务网点。车主们能够借助今年八月推出的NIO App欧洲版本,实时掌握车辆状况,并运用“快速响应”选项安排维护事宜。
李斌谈到,创新的产品、充电服务以及多样的订阅方案,将为欧洲电动汽车市场注入新活力。公司欧洲业务的持续拓展,意味着蔚来的全球化进程迈入新阶段。
“出海”成中国车企必经之路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经表示,应当主动开拓,不宜被动等待,走向世界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坚定地迈出步伐,纵然面临牺牲,也要将事业延续到海外市场。
近些年,国内众多汽车制造商已实现迈向国际市场的战略,除蔚来与吉利外,在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像比亚迪、长城这些老牌汽车企业,以及岚图、极氪、小鹏等新兴电动车企,同样将战略重心放在欧洲,期望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竞争。
当前情况下,我国汽车出口呈现迅猛增长态势。乘联会公布的信息表明,8月份中国汽车出口超过三十万件,具体为三十万六千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到四成六,创下历史峰值记录。今年截至目前八个月间,汽车出口总销量达到一百九十一万件,同比增幅为四成四。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增长动力。今年前八个月,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为59.3万辆,这一数据已经超过了2021年全年的出口总量58.8万辆。在所有汽车出口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了31%。相比之下,2020年全年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仅为22.3万辆。
能够明白,蔚来尝试在海外推广订阅服务,以及出口量不断攀升,都使海外用户认识到中国汽车制造能力。这也是众多汽车制造商决定走向国际市场的原因之一。毕竟,整体制造能力的提升,将让中国品牌在国际上的声誉日益提升,接受程度也会慢慢增强。不过,这也给计划出海的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更多的考验。正如李斌所讲:当前世界趋向分裂且充满变数,蔚来决定了一条艰苦的道路,前路注定遍布艰辛与困境,然而放眼更远的未来,我们能够发现希望与曙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