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推行了十多年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购车免税政策,明年将正式开始新的过渡期。这项造就了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市场的扶持手段,从2026年1月1日开始,会从完全免除转变为按半数征收。政策方向仍然会促进新能源汽车购买,同时加强技术上的引导,促使产业内部进行良莠之分。
最新公布的关于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产品技术规范的通告显示,新的减免准则将插电混动车型的纯电行驶距离由43公里提高到100公里,同时对车辆的总燃料使用量和电力消耗规定了更严格的指标,而且会依据不同车辆的自重进行分类监管。
惠誉评级亚太区企业评级负责人杨菁在界面新闻报道中称,将提升享受购置税减免的电动车辆技术标准,此举旨在响应汽车市场的去恶性竞争政策方向,有助于阻止车辆终端价格过度下滑,引导厂商依靠技术进步而非价格战来获取市场优势地位。
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在新的技术规范公布之后,一些缺乏技术实力,不能获得购车税优惠的厂商可能会被市场淘汰,这对汽车市场重新协调供需关系有好处。
根据最新购置税减免政策说明,重量在3500公斤以下的纯电动汽车,其每百公里用电量需符合《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限值 第1部分:乘用车》(GB 36980.1-2025)中同类车型的能耗标准,且数值不能超出该标准规定的限值。
据界面新闻报道,这项新国家标准于今年五月末获得批准并公布,计划从明年一月一日开始正式取代现有标准,按照新国标规定,纯电动汽车的基础质量若低于1780千克,其能耗限值标准相较以往提高了大约百分之十一。
三排以下的非全轮驱动电动汽车,只要整备质量不超过1090公斤,百公里电耗的上限就是10.1千瓦时;整备质量在2710公斤以上的车型,百公里电耗的上限则不能超过19.1千瓦时。大多数行业常见的电动车型的重量都处于这个范围,百公里电耗的标准需要在10到19千瓦时之间才能符合要求。
因为电力消耗与车辆整体重量及运作表现有密切关联,所以四轮驱动汽车的能量使用标准可以增加百分之三,而动力单位质量大、从零加速到百公里所需时间少于三秒的超级跑车则能够放宽到增加百分之二十。

不同车重下,纯电动车电耗限值要求变化。图片来源:工信部
一位新能源汽车三电技术专家对媒体透露,由于采用了800V高压平台,并且电驱动系统性能增强,再加上整车减重取得进展,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纯电动车型普遍符合国家最新能耗标准。实际行驶中的纯电动车能耗数据,已经超过了政策规定的最低值。
以9月推出的理想i6两驱版为例,该车的自重为2380千克。根据新国标,其百公里用电量标准为17.26千瓦时,但理想汽车披露的数值为13.6千瓦时,比新规要求低了约22个百分点。
实现免税购车技术规范的关键难点在于混合动力汽车领域。根据车辆总重2500公斤为基准划分,超过此标准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其能源消耗率需控制在同级纯电动车限定值的1.45倍以内。低于该标准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能源消耗率则要限制在1.4倍以下。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公布的统计信息显示,今年重量超过2510千克的在售混合动力汽车中,有47%不符合标准,而重量低于2510千克的小型混合动力汽车,也有10%未能达标。
清华大学汽车系博士、汽车博主张抗抗向界面新闻报道,纯电动汽车的用电量与行驶距离密切相关,汽车生产商更愿意采用高代价方法来减少电能消耗,这种做法不仅比单纯加大电池容量更为划算,而且能够满足客户对纯电动车辆行驶距离的关切。
相比之下,混合动力汽车的行驶里程可以通过扩充油箱或略微加大电池容量来达成,而且客户更加在意燃油消耗和车辆整体表现等要素,因此它的技术发展方向和纯电动车型有着明显区别。
插混车的电量消耗指标上限,比同级别的纯电动车高出1.4倍或者1.45倍,这是在更严苛的新国标要求下对电耗设定的限制,目的是推动厂商提升插混车电驱动系统的效率,避免厂商单纯依靠增加部件来提升车辆性能。另外,这个倍数范围也为插混车能够健康地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防止在标准转换过程中导致单车制造成本过高,进而影响市场购买意愿。
这一款新能源车产品的全新技术规范,把插电式混合动力的纯电行驶里程最低标准调高到100公里,同时会对10万元价位段的入门级插混市场形成显著影响。比亚迪、吉利、长安等大型汽车厂商,目前销售的插混车型中,有不少没有达到这个标准,而这些车型也是品牌用来分摊科研开支、维持销售数量的关键产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