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比亚迪为啥不造手机?真相竟是早就玩过且另有选择

比亚迪为啥不造手机?真相竟是早就玩过且另有选择摘要: “小米能造车,比亚迪为啥不造手机?” 这个问题在社交平台上频繁被讨论,不少人好奇: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手握电池、电子制造等技术,为何不像跨界造车的小米那样...

有人常在网络上发问:小米可以制造汽车,那比亚迪为何不生产手机?许多人感到疑惑:比亚迪是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不仅掌握电池生产,还精通电子设备制造等多项技术,可它为何不像跨行进入汽车领域的小米那样,也投身到智能手机制造的大潮中呢?但是查阅网友的言论和比亚迪的成长记录可以知晓,这个问题的答案远非 "能否制造" 那般简单——比亚迪不仅具备生产手机的技术,实际上早已成为手机领域的 "幕后参与者",之所以没有发售自有品牌手机,更多是出于市场规划与收益考量的自觉决定。

比亚迪为什么不造手机_比亚迪_比亚迪手机代工

需要明确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国内手机品牌的生产制造,实际上很早就融入了比亚迪的技术支持。有网民明确指出:国产手机企业中,多数产品的生产是由比亚迪负责的。此外,还有观点提出:苹果和华为的部分产品也是比亚迪在加工制造——华为 nova 系列及更低价位机型、苹果的部分周边产品,都曾经委托比亚迪电子部门进行生产加工。二十多年前,比亚迪尚未集中力量投身汽车行业,却依靠手机代工和电池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度位列深圳税收贡献显著的企业行列,诺基亚巅峰时期,部分手机型号的生产也与比亚迪存在关联。换言之,比亚迪并非“缺乏手机制造能力”,而是“非常精通手机制造工艺”,从零件制造到整机装配,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和生产基地早已十分完善。

为什么比亚迪不推出自有品牌手机呢,关键因素是“竞争激烈的市场难以获利”。有分析人士指出:“比亚迪开发手机并非难事,但若要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创立新品牌,消耗大量资源并不划算”。当前手机市场,领先企业已掌握绝大多数市场,像苹果、华为、小米、OPPO 等都拥有稳固的客户群和完善的产业链,新兴品牌想要突破重围,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产品创新和宣传推广,还得承受价格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比亚迪的运营方式一向是只做有利润的买卖,有网友评论说比亚迪的车里连二次开发都没有,就连界面设计都很简单,这恰恰反映出其资源会优先配置到高收益的领域,比如汽车的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以及车用级别的芯片,而不是在手机市场从基础开始竞争。

比亚迪早已将手机相关技术运用到更擅长的领域,例如近期广受欢迎的方程豹钛七,作为顶配配送的车规级平板,是比亚迪自主设计的产品,这款平板可以承受车内夏季七八十度的高温,其耐用性远非普通消费级平板可比,这得益于比亚迪在电子制造方面积累的耐高温、抗老化的技术经验。比亚迪的智能座舱这些年持续优化,运行更顺畅,特色功能也增多了,这些成就得益于它在核心部件、显示设备、系统优化等层面的深厚积累,等于把手机制造专长转变成了汽车感受增强的助力,比起单纯造手机,这种做法更能凸显独特的市场地位。

有网友指出比亚迪的应变能力,例如疫情期间迅速转产口罩,提供了很多支持,这表明了企业具备很强的生产实力,这种应变能力建立在有明确需求且能迅速带来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口罩是特殊时期的必需品,而手机市场目前是供过于求的竞争激烈状态,这两者的市场运作方式差异很大。此外,比亚迪的根本布局一直聚焦于“新能源车以及配套行业”,电池、电控、车辆专用电子部件等业务,均能与汽车产生联动作用,而制造手机则会分散精力,反而降低核心业务的竞争优势。

事实上,所谓“比亚迪不制造手机”的讨论,根本上是“公司如何决定发展方向”的普遍事例。小米研发汽车是为了开拓新的发展路径,而比亚迪专注于汽车制造环节,早已在自身行业形成了技术优势。和比亚迪对比而言,企业不该在手机行业过度竞争,应当将电子制造、电池等长处,转变为汽车产品的优势,毕竟,汽车带来的利润空间、客户长期价值,远超一部手机所能提供的。就像网友指出的那样,比亚迪完全有能力生产手机,不过公司决定将资源投入到更有价值的事业上。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