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新能源汽车是否等同于清洁能源汽车?这一问题引关注

admin 前天 11 抢沙发
新能源汽车是否等同于清洁能源汽车?这一问题引关注摘要: 新能源汽车通常指采用非常规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反观清洁能源的范畴则更加广泛...

非传统能源驱动的汽车可视为新能源汽车,它们融合了车辆动力管理与驱动系统的尖端技术,创造出具备创新技术与结构的汽车类型。相较而言,清洁能源涵盖的范围更为宽广,主要是指以清洁燃料替代常规油料,致力于环保理念的汽车,这类汽车被归入广义的新能源汽车类别之中。

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头,有关于“汽车”的表述,它是在报告第三部分《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里头出现的。报告里第七项任务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这项任务又包含三项具体行动——要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还要强化对水、土壤的污染防治,并且要推动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在谈到“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这部分内容时,报告里建议要支持清洁能源汽车的应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清洁能源汽车”,此词汇在往届同类文件中未曾出现。

让我们回顾《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那些汽车措辞:

二零一六年期间,着重推进以纯电驱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产业,积极扩大其市场应用范围,同时迅速构建完善的都市停车空间,并增设配套的电力供应设备。

二零一五年:积极倡导新能源车,控制汽车废气排放,改善燃油品质,核心地带核心城市全程供应五号标准汽柴油。

二零一四年:致力于普及新能源车辆,旨在迅速推动新能源车行业进步,助力减少能源消耗,改善空气质量,加强大气环境治理。

2013年,城镇居民每百户家里有家用汽车21.5辆,比2007年多了15.5辆,同时清洁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2012年:着力拓展精密仪器生产、绿色能源利用、药品研发、电动汽车制造、新型材料等经济领域。着力实现资源消耗降低和自然环境维护。

二零一一年期间,着力促进节能环保产业进步,推动新能源行业前行,支持生物领域拓展,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推进新材料产业升级,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壮大。

二零一零年:着力推动新能源车发展,促进“三网”合一实现重要突破,迅速推进物联网技术探索与实践。

2009年: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生态保护等范畴,设立了众多国家级工程基地、科研机构与产业技术平台。顺利研制出区域飞行器、电动载具、快速轨道交通等多项核心技术及重大设备。

2008年专注于攻克若干项重大核心技术,包括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高速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以及工农业节水领域的技术。

这表明,在2013年和2017年之外的其他年份里,政府部门几乎每年都在重视“新能源汽车”,并着重说明其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2013年首次倡导以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提升为标准,同时把清洁能源确定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7年则提倡促进清洁能源汽车的普及应用。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值得注意,2014至2016年间,连续三年着重提倡发展电动汽车,2016年特别指出要着力普及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并且迅速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但如今,为何报告中不再提及倡导新能源汽车,而是改为鼓励采用清洁能源汽车呢?

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两者定义并不完全一致。新能源汽车多指以非传统燃料驱动,或混合使用常规燃料并配备创新动力系统的车辆。这类汽车融合了先进的动力控制与驱动技术,具备技术前沿、结构新颖的特点。涵盖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动力汽车以及各类其他新能源车辆等。近年来,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引导下,行业普遍将其聚焦于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清洁能源汽车的范围更加宽广。这类汽车使用清洁燃料替代传统汽油,属于环保型车辆。它们能够运用多种技术,显著减少车辆的能源消耗,同时降低尾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量,从而大幅降低汽车使用过程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概括而言,除了通常所指的新能源车,诸如使用天然气、甲醇、乙醇以及太阳能等具备环保属性的车辆,也应当被归类为清洁能源车。

那么,从新能源车到清洁能源车一个字的改变,政府究竟向企业传递了什么信息呢?

当前,推动我国新能源行业进步的关键技术将呈现更多元化格局,不再局限于电力,还涵盖了氢能、天然气、甲醇等不同能源形式。按照电力来源划分,电力本身也不能算是清洁能源,因为我国百分之七十的电力是由火力发电提供的。若要促进纯电动汽车的普及,将导致电力需求进一步增长,进而加剧煤炭发电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接下来,应当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实现更高程度的环保化,促使企业将“减少了多少污染”当作提升新能源汽车性能的核心目标,从而达成新能源汽车的环保化永续发展。评价其“是否环保”以及“环保程度如何”,不能仅从表面现象入手,重点在于考察动力产生的初始阶段和最终阶段。当前国内纯电动汽车使用的电都来自公共电力系统,而该系统主要依靠燃烧煤炭来产生电能,另外,制造和处置锂电池的环节同样会对自然环境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这表明一个字的差别,或许意在提示公众认识污染的根本,同时倡导公司秉持长远发展思路。

全国政协委员李书福,吉利集团负责人,今年两会提交了促进甲醇汽车普及的建议。他表明,经过持续进步,我国甲醇汽车的品质已达到国际顶尖水平,为甲醇汽车政策解禁奠定了基础。甲醇汽车的应用有助于减少污染,也能节省开支,国家应当推动能源体系多元化,为绿色能源开拓发展途径。

多年前,不少清洁能源汽车技术路径在中国已开始探索,不过近些年,得益于政策的推动,国内汽车行业已将新能源车的发展重心锁定为纯电动和插电混动两种类型,从而绕过了混合动力汽车的中间阶段。

氢能源电池、甲醇动力车辆技术以及已实现广泛推广的天然气动力车辆技术,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忽视。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行业在研发、企业向市场推广其他类型新能源车辆乃至节能型车辆的意愿。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历经将近十年,从起始阶段的尝试探索,发展到后来迅猛式增长,现阶段政策调整的步调与方向显示,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引导已显出理性与成熟,该产业将不再仅仅关注推广数量与市场体量,而是朝着技术进步、安全性能、品质提升、监管完善以及服务优化等多方面全面进步。

当前面临能源短缺及环境问题,国家与相关部门可能会调整策略,推动多种清洁能源汽车技术并行发展,尤其对电动汽车以外的车型给予更多支持并扩大应用范围。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措辞的调整,被部分人士分析为可能释放某种信息。

在此,整理了关于几种技术路线的发展及应用情况详细资料:

1、天然气汽车

目前国内天然气动力的车辆使用体量非常可观,并且已经积累了相当完备的技术以及运作心得。

统计资料表明,到2015年岁末,国内压缩天然气车辆的数量已经达到四百九十六万台,液化天然气车辆的数目大约是二十三万辆,使用天然气作为动力的汽车总共拥有五百一十九万台,压缩天然气加气设施超过四千七百个,液化天然气加注设施超过两千六百五十个。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天然气车辆数量最多的国家。

依据国家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计划,预计到2020年,国内天然气车辆总数将介于1050万辆至1100万辆之间,其中液化天然气车辆数量预计为40万辆至50万辆。从天然气车辆的生产种类来看,多数车辆能够使用汽油或天然气作为燃料,这类双燃料车型以小型乘用车为主。纯天然气汽车则以LNG客车和LNG类卡车等营运类车辆为主。

2、氢燃料电池汽车

氢能源汽车其实算作新能源车的一种,氢燃料电池并非全新技术,国际上很早就开始相关技术开发,但这项技术至今尚未普及。

丰田Mirai是国际上首款采用氢燃料电池的乘用车,并且是少数已经投入量产的车型之一。本田、现代、奔驰等品牌也推出了氢燃料电池车型,但其中一部分目前仍处于概念车状态。

中国近两年政府部门和公司逐渐关注氢燃料电池的技术及应用进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清楚表明了燃料电池汽车需“工业化”。该规划说明,到2020年要达成燃料电池车大量制造和普遍示范运用。这项指导方针被行业及学者看作是氢燃料从“探索”到“工业化”的关键节点。

国内汽车制造商在氢燃料电池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并不常见,福田汽车就是这些企业中的一个。

福田汽车在2006年作为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点项目的成员,参与了氢燃料电池客车的研发工作。2013年,该公司与另一家机构合作研制出国内首款氢燃料电池物流车。2014年,福田汽车成功制造出第二代12米氢燃料电池客车。2016年5月,该公司与客户签署了100辆氢燃料电池客车的销售合同,创下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单笔交易的最高纪录。

3、甲醇汽车

二零一二年二月,工信部选定山西省、陕西省以及上海市作为甲醇汽车推广的先行区域。二零一四年八月末期,甘肃省与贵州省也加入了全国甲醇汽车的应用试验范围。至此,参与甲醇汽车试点的地方扩展到了四个省份和一个直辖市。

但是到现在,甲醇汽车还只是处在试验和展示阶段,没有像新能源汽车那样获得政府补贴,也一直没能被纳入国家新能源汽车推荐名单。

二零一七年全国两会期间,身为全国政协委员及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与首席执行官的李河君,提交了五项相关建议,意图推动太阳能汽车的研发与实际应用,以便掌握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关键技术优势。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