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相信那些毫无生气的数据清单,我盯着显示器度过了漫长的渲染时光,经历了卡顿的游戏体验,忍受了笔记本散热风扇的噪音干扰——这才是CPU的真实运行状况,今天我们放下厂商的宣传口径,来谈谈那些他们不会透露的性能内情。
天梯图?先泼盆冷水:
不要指望单张图片就能处理所有难题,移动端i7的性能确实不如桌面i5,这种情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我那台顶级i7的笔记本电脑在处理Premiere渲染任务时,散热风扇仿佛要挣脱束缚,但所需时间却超过了朋友那台较老的桌面i5电脑。根本原因在于热量和电力消耗:笔记本电脑狭小的内部空间,强行装入高性能的中央处理器,如同在密闭容器中点燃篝火,散热系统根本无法有效控制温度,再加上电池电量维持时间极其有限。
天梯图实战解读(掺点私货):
选购?先问自己这3个灵魂问题:
“我究竟该做什么?” 切勿盲目追求配置!有个同事花费一万多元购置了高性能笔记本,却整天只用来制作演示文稿,机器的散热风扇几乎听不见声音——配置严重超出实际需要,如果真的需要进行建模操作/渲染工作/运行顶级游戏?台式电脑才是最佳选择,但若是需要经常移动办公或者观看电影剧集?一款轻薄的笔记本电脑就完全足够了,没有必要为那些根本用不上的强大性能支付费用。“我能够承受多大的噪音和热量?” 笔记本电脑在追求高性能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更大的噪音和过高的温度,在图书馆使用游戏本?忍受旁人的侧目吧,我构思文章时手边总摆着台配置优越的电脑,键帽发烫兼着散热器呼呼作响,思路顿时被打断大半。问句“为‘便携’愿意投入多少财力?”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同等参数下移动设备价格要高出一截。七千元足以打造一台性能出色的固定主机,而同等水平的笔记本电脑或许要花上万元。倒不如省下的预算购置一款平板搭配轻便型个人电脑,这样在移动使用时感受反而更为宜人,切记不要轻信所谓“一台搞定所有”的虚假宣传。
真实案例:表弟的教训
表弟去年执意要购入一台“高性能电脑”,认为它能够同时满足大学学习和游戏娱乐的需求,然而:在课堂上拿出来显得格外笨重,在图书馆时风扇的噪音引来了同学的抱怨;回到宿舍玩游戏,即便搭配了散热架和外置键盘,机身依然烫得厉害导致运行变慢,今年他终于醒悟过来,在宿舍里搭建了一台ITX迷你主机,游戏流畅度大幅提升,上课时则携带一台价格一千元的便携式笔记本电脑——他现在非常懊悔,当初没有早点听从我的建议。
别跟物理定律较劲
性能排行榜只能作为参考,实际感受取决于散热效果、声音大小以及具体的应用环境,需要清楚主要用途,不要为无用的指标浪费金钱——节省下来的资金,购买优质键盘或显示器,使用感受会更好。
选电脑不是考试,没有标准答案,风扇声里见真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