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历史上的范增是谁?带你了解范增的生平简介

历史上的范增是谁?带你了解范增的生平简介摘要: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善于在军帐内谋划策略,在千里之外取得胜利,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粮,维持粮道畅通,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大军,作战必定胜利,进攻必定占领,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任用他们,这就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个范增却不能重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范增出生于公元前277年,是居鄛人氏。秦朝末年农民起义时,他是项羽的核心智囊,被项羽敬称为“亚父”。项羽的阵营离不开范增的辅佐,范增的人生颇具传奇色彩。史籍中关于范增的记载有限,他最为人熟知的经历便是“鸿门宴”这一历史剧中的情节。秦二世当政期间,天下英雄纷纷奋起反抗强秦,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的起义揭开了反秦斗争的序幕。

当时的反秦风潮早已席卷了范增的故乡,范增希望运用自己的谋略对抗秦朝,于是选择加入项羽的叔父项梁的队伍。《史记·项羽本纪》中提到:“居巢人范增,年七十,闲居在家,善于出谋划策。”值得注意的是,范增在那个时期已经七十高龄,是个年迈的老人了。范增在之前的几十年期间,一直都没有什么名气,这种情况是怎么造成的。

范增.jpg

设想一下,一个毫无根基、家境贫寒的个体,在秦朝相对安定的社会氛围里,即便范增拥有超凡的才智、洞察世事的才能,秦国这个广阔的天地也难以提供他施展抱负的舞台。那么,七十岁之前的范增在家中从事何种活动呢?七十岁之前的范增倾向于留在家中,热衷于钻研问题、寻求对策,时常抛出一些颇为古怪的想法,探究各种奇特的计谋策略。

经常会给那些身处逆境的人,指点一二,并且往往能够收到奇效。范增足智多谋,众人常向他求助,他头脑灵活,见解独到,常能洞察他人所不能及之处,当旁人绞尽脑汁只想到下一步时,他能轻松预见两步、三步乃至更深远的发展,宛如传说中能预见未来、把握全局的智者,正因如此,项羽才尊称他为“亚父”。范增七十岁之前生活窘迫困顿,甚至感到相当失落怅惘,由于但凡才智出众之辈,总期望能展现个人才能,范增的才能尚未完全施展,人已步入晚年阶段。

临近生命终结,恰逢大秦帝国国势衰微,岌岌可危,因而范增的遭遇发生转折,他的运势开始上升。范增听闻项梁的声望,随即归附项梁,长久地侍奉在他左右,为其献计献策,拥立楚怀王义帝正是他的主张。陈胜、吴广的起事落败之后,范增与项梁在薛地会面。陈胜已经遇害,张楚的旗帜已经倒下,反秦的斗争和浪潮逐渐平息,然而范增在见到项梁时,便阐述了自己的见解,起初剖析了陈胜、吴广失败的根本,随后便是提出自己的主张和意见,认为“楚虽只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朝必定是楚”,必须赢得民众的拥护,就将流落在民间的义帝接回,拥立楚王的后代。于是在范增的建议下,项梁便扶植起了义帝,建立了楚政权。

公元前208年,项梁遭遇秦军伏击身亡,他离世后楚怀王改任范增担任较低职位,直到项羽除掉君主并且诛杀宋义,范增才真正成为项羽的部属,他因此获得相应地位,鸿门宴就是由范增策划发起的。实际上,范增在鸿门宴中察觉到刘邦具备君临天下的风度,他在宴会上充分展现了洞悉事态发展的能力以及远大的政治格局,然而项羽没有听从范增的建议,因此鸿门宴成为了项羽从胜利走向败北的转折点。

范增多次建议项羽除掉刘邦,项羽没有采纳,反而中了刘邦的离间计,刘邦逐渐削弱他的权力,范增因此生气辞职,最终在半路上病逝。刘邦曾说:“项羽有个范增却不能重用,这就是他被我打败的原因。”项羽过于固执己见是他人生的重大失误,而范增选错了阵营则是他人生的悲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