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范增对项羽忠心耿耿?为何最终却被项羽无情赶走?

范增对项羽忠心耿耿?为何最终却被项羽无情赶走?摘要: 要说范增,是个很厉害的角色,连司马迁都说:范增,虽然70岁了,平时在家,好奇计。而且,此人见识不凡,很有谋略。范增(前277年—前204年),居鄛人。秦朝末年著名谋士、政治家。...

范增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谋士,就连司马迁也对他赞赏有加,称其七十高龄仍在家中潜心研究奇谋妙计,并且此人见识卓越,颇具深谋远虑。

范增 项羽 亚父_范增

范增生于公元前二七七年,卒于公元前二零四年,籍贯居鄛。他是秦朝衰亡之际的杰出谋略家与政坛人物。作为西楚霸王项羽的核心智囊,他为项羽出谋划策。

不求回报

依据《史记》所述,范增为项羽的亚父,这表明项羽对其怀有类似对父亲般的敬重与关爱之情。项羽由项梁抚养成人,范增与项梁交情深厚。所以,项羽称范增为“亚父”,此名意指仅次于己父的长辈,且享有养育之恩。项梁逝世之际,项羽年龄约莫二十岁。他因感念挚友之情谊,担当起项羽的监护职责。对项羽关怀备至,视若亲生父亲,总替他出谋划策。可以说范增辅佐项羽,不求高官厚禄,不贪金银财宝。完全源于深厚的亲情,这与寻常谋士大不相同。

灭秦必楚

范增曾经告诉项梁,陈胜失败是意料之中的事,秦始皇消灭六国时,楚国最为不幸,自从怀王被秦国扣留后就没有回来,楚国人一直同情他,楚南公说过这样的话,楚国就算只剩下三户人家,也要灭亡秦国,那一定是楚国人做到,如今陈胜率先起义,没有拥立楚国的后代而是自己称王,他们的力量不可能持久,你现在住在江东,楚国的将领们都争着投靠你,因为你家族历代都是楚国的将领

立楚后人

范增阐述并提出了对抗强秦的方略,他主张顺应百姓心愿,拥立楚王室的后代。项梁等人果断采纳了范增的建议,寻访到在乡间牧羊的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重新拥立他为楚怀王,由此开创了楚国的基业。这便是范增展现出的卓越才能,从中也能看出他的谋略和志向。自那以后在范增的谋划指挥下,项梁的军队发展迅猛。

鸿门夜宴

项梁连战连捷,稍显自得,有些忘乎所以,范增提醒他保持清醒,项梁未予采纳,最终遭遇惨败,自身也丧失了性命,后来权力逐渐落入项羽手中,特别是巨鹿一役,项羽的表现令众人感到无比震惊。此时刘邦攻占咸阳,依照约定,刘邦本应被封为关中王,随后发生了知名的鸿门宴事件,范增提议项羽除掉刘邦,然而平素残暴嗜杀的项羽在关键时刻却犹豫不决,最终放走了刘邦,自此刘邦与项羽结下死仇,并且最终击败了项羽。

志得意满

范增非常忠诚于项羽,项羽却将他驱逐了,这两个人关系亲密如同父子,项羽还称呼范增为亚父,项羽擅长指挥战斗,是一位优秀的将领,特别是在巨鹿之战中,他展现了强大的气势和英雄气概,那时的项羽心满意足,不再是以前那个胆怯顺从的年轻人,而范增对待项羽的态度依旧没有改变,所以项羽对他冷淡了

乌江自刎

范增期盼儿子能成大器,竭力助项羽建立不朽功业,但项羽只图称霸,范增设下鸿门宴,皆是为了项羽,项羽却毫无应和,使范增处处受制,项羽懵懂无知,还将张良赠予的玉斗交给范增,请他占卜,后来,刘邦的谋士陈平洞察项羽多疑且自负的性格,施展离间之计,挑拨了项羽与范增的君臣情谊。范增确实尽心尽力为项羽效劳直至生命终结,最终项羽落入了刘邦手下韩信的包围圈中,最终选择在乌江边结束生命,不清楚他死去时是否懊悔当初没有听从范增的建议。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